很多人都知道,在神話時期,女媧是上半身的人,下半身是蛇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原因,雖然是神話傳說,但肯定是有依據的吧?
《楚辭》中,寫到“女媧有身體,工匠是誰?翻譯過來就是:“女媧也是人,是誰造的?”
據《山海經》記載,女媧是從葫蘆中誕生的,在遠古時代,洪水頻繁,葫蘆是一種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生物。 其中乙個神奇的葫蘆生下了女媧,從葫蘆裡生出來後,女媧一開始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但久而久之,她感到孤獨和無聊,於是她用河邊的泥巴塑造了第乙個反派,這就是人類的起源。
後來也留下了女媧補天的傳說,明代詩人楊慎在《同品》中記載:“宋代以正月二十三為穿日,並說女媧家用日補天,習慣上把煎餅放在屋子裡, 名字是造天穿。 ”
那麼女媧下半身的蛇是什麼呢?
女媧呈現的是人頭蛇身的形象,有專家認為這與古人對影子的理解密切相關。 古人認為,當乙個人與自己的影子結合時,他會呈現出人臉和蛇身的樣子。
在古代,蛇的形象被賦予了深深的神秘感。
女媧的人頭蛇身形象,古人認為是人與自身影子的結合,類似於人面蛇身。 《易經》中說:“蚯蚓屈心求信,龍蛇蜇求生。 在《山海經》中,也有不少神靈被描繪成具有蛇的特徵,如公公的紅毛人面蛇身、黃帝軒轅國的人面蛇身等,可見蛇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東方其他國家的文化中,蛇的形象也得到了類似的體現。 例如,印度神話中的蛇神巴蘇吉(Bhasuji)身材修長,與千蛇之王示沙(Shesha)不相上下。 同時,莫納薩也是著名的女蛇女神。 印第安人對蛇的崇拜根深蒂固,認為蛇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於是,印第安人建造了許多供奉蛇神的廟宇,不孕不育的夫婦前來為孩子祈禱。 除了蛇廟,印度還有蛇村、蛇舞、蛇舟賽跑,每年都會舉辦蛇節。 在印度旅行時,人們可以在井或池塘附近的石頭上看到蛇圖騰的圖案,這種對蛇的崇拜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蓋房子之前,印度人要求僧侶在地基所在的地方埋葬一尊銀蛇雕像並祈禱,暗示他們將來可以建造堅固而好的房子。
蛇為什麼受到古人的尊敬?
首先,除了冬眠,蛇還需要蛻皮,基本上一年一次,每次蛻皮都是乙個痛苦的過程,基本上在冬眠結束後,蛻皮過程就靜止不動,就像死亡一樣。 蛻皮完成後,重生,這種現象被古人理解為“重生”。
你有沒有關注過古代的墓葬習?在葬禮上,古人會把青花玉雕而成的蟬放在死者的嘴裡。 這是因為蟬可以在土壤中生存,然後突破土壤,長成昆蟲,象徵著重生。 在古代,有“蟬形玉”的說法,蛇的蛻皮重生,類似於蟬破地,在古代充滿了神秘感。
在古人眼中,蛇作為水生動物,起源於孕育萬物之水,與繁衍有著密切的聯絡,蛇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這與女媧創造人類的速度和數量是一致的。
在中國,大家基本都知道的兩大神話傳說,乙個是女媧創造人,另乙個是盤古開天地,那麼女媧為什麼創造人而不是盤古創造人呢?
女媧是古代神話中的創世之神,也被尊為偉大的母親女神。 在她之前,她是盤古神,因為她的先創舉動而被道教尊為“元始天王”,在那些幻想中,她基本上被稱為盤王**。 在後世,人一般提前開天下,盤古開天下,女媧造人,盤古在前,女媧在後。
當然,女媧為什麼創造了人,而不是創造了人的盤古呢?在遠古時代,每個部落的生存與部落中的人口數量有直接關係,女性的生育能力決定了部落的繁榮,如果失去了女性,部落將無法繼續繁衍,進而走向滅絕,古人最原始最樸素的崇拜, 自然屬於“女性崇拜”。
女媧修補天空的故事,其實是關於生育、繁衍、拯救氏族免於危險。 但“修補天空”並不是故事的重點——關鍵是女媧創造人類和保護種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