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農學專家溫鐵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農民的需求其實很簡單,30萬元建三層樓、買車都很滿足。 “但一些投資者不同意,並用各種手段迫使農民搬出農村。 ”
有人反駁這種說法,說農民出鄉到城市買房不是被脅迫的,而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進城發展是因為經濟壓力巨大。
溫鐵軍回應,在農村,很多小學停課,師資不夠,孩子不上學,年輕人不得不湧向縣城找工作買房,房、醫、教育都花光了積蓄。
溫鐵軍建議:“要想把農村搞好,首先要扶持農村,不要把農民需要的資源全部轉移到城市,導致農村根本沒有資源。 ”
我一直認為,溫鐵軍是乙個敢於說真話、務實、能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表達自己觀點的專家。 溫教授關於農村資源嚴重短缺的說法,確實是有目共睹的,對此沒有異議。
然而,如何有效地將教育、醫療等民生資源轉移到農村,不會像教授說的那麼簡單。 否則,農村資源長期短缺不會成為農業、農村和農村地區的問題。
最直接、最根本的問題應該是農村留不住人才,誰也不願意去。 沒有人才,只注重硬體建設,是達不到鄉村振興效果的。 目前,最困難的是將各類人才引進到廣大農村。
以教師資源為例,哪個青年教師願意長期扎根農村,一輩子留在農村?即使你願意,婚姻和經濟困難的問題也可以輕鬆解決絕對!你不想告訴別人任何風格和感受,這是沒有用的!
有的村幹部、教育扶貧、人才規劃大多是以一定的“承諾”和“條件”為依據,具體到每個人,每個個體都是基於短期的行為考慮,估計很難找到真正願意留在農村一輩子的年輕人。
現在連年輕人都捨不得下鄉,誰願意在年紀較大的專家教授級別長期待在農村呢?
這確實是乙個大問題。 這樣一來,農村發展就沒有希望了嗎?鄉村振興只是一句空話
我覺得肯定還是有辦法的,但要停止說空話、陳詞濫調、有原則的話,說出來也沒用。 每個人都應該客觀、理性、務實地解決根本問題。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傾向於求利避弊。 無論是農民還是人才,每個人的出發點首先是過好個人生活,滿足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願望和要求。
可是,為什麼我們一些管理部門總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想方設法把“人才”“趕”到農村去呢?
俗話說,扭瓜不甜,不覺得這樣做會得到太好的結果。
我個人認為,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把重點放在大城市周邊的郊區和農村地區來考慮這個問題。
隨著近年來全國城市建設的全面推進,大城市附近的一些郊區和農村地區已經變得相當富裕,與中心城市無異,郊區在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方面具有吸引各類人才的優勢。
優先發展這些郊區和農村地區,然後利用富裕的郊區帶動其他農村地區的發展,逐步做大蛋糕,城市帶動農村的效果會不會逐漸顯現?這不是乙個可以考慮的選擇嗎?
歡迎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