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親喝茶,用小陶罐泡,喝到壺嘴,小時候拿飯碗拿半碗,和他一起喝酒,漸漸愛上了茶。
茶葉大多是父親從小賣部買回來的普通茉莉香片,當時茶葉並不貴,兩兩的包裝只有幾毛錢乙個。 茉莉花片的這種茶,有花香但比較苦,有一次在同學喝了一種綠茶,茶葉呈現出細白的毛髮,香味又不是很澀,還有點甜,回到家後和爸爸聊起這茶,爸爸說這是凌雲白昊茶, 比茉莉花和香片略貴。以後,他只把這茶放在自己的小陶罐裡。
我總是喝綠茶,肚子餓得很快,久而久之,肚子還是有點不舒服,後來才知道是肚子冷了。 醫生說,胃寒的人應該喝一些發酵茶。
所謂發酵茶,是指通過發酵工藝製作的茶葉,如紅茶、白茶、普洱茶等,這種茶葉,易於儲存,轉化時間越長越好,茶葉越老,越醇厚芬芳。 那麼這些茶中哪一種好喝呢?當時,喝普洱茶的潮流方興未艾,於是試著喝了一點。 這時,我不再是個孩子了。
普洱茶,多為老葉老莖、三分葉七分莖,經五朵發酵,壓制成茶餅。 這樣一來,便於馬匹運輸——過去普洱茶,大部分在**西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散茶不易運輸,壓成茶餅,包裝起來更方便。
乍一看,普洱茶略帶黑色,不像一些茶葉是綠色或微紅色的,但葉子厚實而鮮明。 大陸人開始喝這種茶,大概是受到一本關於古代茶馬道的書或者電視節目的影響,然後喝普洱茶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甚至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很多人去購買或收藏普洱茶,曾經默默無聞的邊疆茶,突然成為大陸飲茶者的香氣。 - 我喝普洱茶,自然不是為了跟風,而是在尋找適合自己飲用的茶的過程中,我被篩選決定了。
福建鐵觀音、廣東單杉香味特殊,回味甘甜,喝起來清爽。 好鐵觀音**不便宜,奇怪的是,有時候在茶館試茶的時候感覺很好,買回來後味道就變了。 後來有了“原廠直銷”這個名字,就越來越難以辨認了,對這個“原廠直銷”我更加忐忑不安,心裡很不安,因為有一次旅行,導遊“領”我們買了“原廠直銷”紫砂鍋,一路上吹天, 而到了“直銷”店後,在人的陪同下,我沒買也不出,大家都買了。我“如此雄心勃勃”,買了乙個750元,據他們說英國女王最愛的,顏色深黃色的紫色陶罐,回到家後匆匆享受女王的待遇,沒想到剛暖鍋,鍋底“啪”的一聲掉了下來, 才知道,黑心導遊把黑心店拿來被黑心人黑了。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750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為了保證質量,我在京城最大的百貨公司買了乙個不會掉底的紫砂鍋,價格也比不上“原廠直銷”女王愛的泥鍋便宜很多。 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敢光顧“原廠直銷”店了。 咱們喝粵選單杉,這裡不好找。
然後喝完全發酵的紅茶。 紅茶很香!紅茶,濃郁的香味,讓人感覺像遇見了噴了太多香水的女士,香味有點敏感,我不太習慣。
剛喝普洱茶的時候,我不是很習慣,感覺它的香味並不明顯。 普洱茶(熟茶)茶湯深紅色,口感不像其他茶葉那樣張揚,但當你喝它時,它的醇厚、溫和、甜美都會慢慢顯現出來,讓人不禁想像這種生長在雲南深山中的古樹茶,如何向人們綻放出內在的美。 除了普洱茶,我還喜歡紅茶和白茶。
二。 廣州有很多地方,喝茶也叫嘆茶。 當然,嘆茶不只是喝幾口茶那麼簡單,比如早茶、晚茶,一天中大半天都不要喝,嘆息茶怎麼稱呼——“嘆”字的原意,還有聊天的意思,比如聊天,他們叫“嘆”天下——人生苦短, 很多風風雨雨,很多人都很老練,需要有個地方發洩,需要找人傾訴,平時無處可去,喝完酒後,幾個知己朋友聚在一起,在家和工作上不方便的話,在嘆茶裡“唉”出來。“嘆”字表達了許多喜怒哀樂,許多離合,許多滄桑,許多經歷,“嘆息”徹底是舒服的。
愛茶的人,大多會養一兩個陶壺,老茶客比較喜歡用中國名牌陶壺泡茶,比如宜興紫陶壺、建水陶壺、小興陶壺、潮州硃砂壺等,所謂功夫茶,就是用陶壺沖泡發酵茶, 放茶多了,泡茶湯濃度高,這種沖泡方法得名。——泡一段時間後,茶壺表面會顯得啞光,時間長了會形成果肉,顏色變化很大。 這是養壺的效果,也是養壺的樂趣。
據說中國幾大名陶透氣性好,泡茶不失原味,隔夜茶不腐。 根據我對它們的膚淺了解,紫砂鍋的特點是沙子,而建水陶壺和小興陶壺主要由泥漿製成,所以看起來紫砂鍋的結構應該更加鬆散透氣。 關於這一點,古人早有經驗,相關資料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宜興茶壺,用粗沙做成,取沙不帶泥土穗”,“茶壺是沙子做的,蓋子不香也不煮熟,所以用來泡茶不失原味, 色、香、味都包含進來。 “我在使用中發現,當紫砂鍋在溫熱的鍋裡裝滿水時,我能聽到鍋內壁發出”紫子子“吸水的聲音,可見其透氣性好。 紫陶壺更適合沖泡老硬茶,而建水陶壺和小興陶壺則適合泡茶比較嫩。 潮州硃砂壺是潮州人製作功夫茶必備的一套茶具,它是由當地特有的壺匠製作而成的當地獨特的硃砂泥,過去被當地人使用較多,外人不太了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它,它的砂基材質和內斂的發紅, 但也越來越喜歡。
喝茶、提壺有一套比較固定的程式:溫壺、潑茶、洗茶、倒水、泡茶湯。 飲用後,將鍋洗淨擦拭,將鍋放在清潔透氣的地方晾乾。 這個過程是對人耐心的考驗,也是修煉人心的過程。
我天天喝茶,有內行人有時候參與進來,有內行人參與,柴、公尺、油、鹽、醬、醋茶,絡繹不絕,但依舊熱鬧非凡,也算是“唏”茶。 有時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茶館,我坐了大半天,這才是真正的茶的嘆息。
三。 在外面喝茶的時候,經常聽到人們談論茶道,聽到別人說的時候,我好像什麼都聽不見,有時候“你不說我還是明白的,但你說得越多,我就越糊塗。 “道”這玩意兒還真不好。
據說日本茶道是最精緻的,中國茶道是正宗的。 不管是日本茶道,還是正宗的中國茶道,我都不太了解,但是我見過人們所謂的茶道,很難說是正宗還是不正宗。
我從一位資深朋友那裡看到:茶盤上有一套茶具,一壺四杯,壺是紫陶壺,杯子是小白瓷杯,除了小瓷杯外,還有幾個細長的小杯子,泡茶,倒到細長的小杯子裡, 然後把小白瓷杯倒過來,再把它們倒過來,輕輕提起細長的小杯子,讓茶湯留在小白瓷杯裡,把細長的小杯子送到鼻孔底部用力吸吮,說這是聞到茶香, 細長的小杯子,又稱聞香杯。一位資深朋友說:“先聞香,再品茶,是茶道的乙個過程。 ”
其實這樣聞起來,就聞不到什麼特別的香味,而且不是很優雅,有點矯揉造作。這種茶的香氣其實在泡茶的過程中是可以聞到的,小白瓷杯在喝茶的時候也能聞到。 在一些茶園或茶館裡,我看到一些小姑娘在那裡表演“茶道”,但她們也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上,看不到“道”在那裡。 我仍然對茶道一無所知。
自古以來,喝茶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柴、公尺、油、鹽、醬、醋茶,茶葉排在最後,大概是寺廟裡的僧人把禪放進茶裡,慢慢就有了茶道。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 我從未見過正宗的中國茶道,但我在電視上看過日本茶道,整個過程非常注重細節,他們似乎很享受。 日本人岡倉天心用英文寫了一本名為《茶之書》的書,以“茶道”為主題,向西方世界譜寫了一首關於“山與流水”的深遠歌曲。 據說日本茶道是從中國傳過來的,所以中國的茶道應該比日本茶道更精緻。 中國魯豫的《茶書》也比日本岡倉天心的《茶書》早了好幾個世紀。 中國的魯豫才是真正的茶聖。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關注茶道,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喝茶解渴是他們的“方式”。 不過,也有例外——有的不大不小,尤其是手裡有一點權力的人,非常熱衷於這個和那個,除了“茶道”,還有“煙道”和“酒道”,有人抽菸,每天一包《大中華》,有人喝酒,非“茅台”和“五糧液”不喝酒, 而且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道”,聽說有的人抽了很多假菸,喝了很多假酒,甚至不認識自己,只要那個名牌,別說它的“道”了。— 拉開,或回去喝茶。 有的人買一些貴的紫陶壺,找一些名牌礦泉水,買一些很貴的茶葉在那裡沖泡,也叫茶道。 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你有錢,願意花錢,你就可以為所欲為。 但幾千甚至幾萬個紫陶罐,幾十萬甚至幾千斤的茶葉,去外省拉“優質”礦泉水,我想不出有誰會如此慷慨,願意這樣花掉自己血汗錢。 我喝茶幾十年了,雖然不知道什麼是“茶道”,但對於喝茶來說,還是有一點親身經歷的,這種體驗,就是只要你有自己的品味,沖泡出來,感覺好,就是最大的“道”。
曾幾何時,“國學”很火(現在還有點熱),有好人講解“老子”的道,幫助別人提高文化素質。 我的教育水平很低,聽不到講道。 李玲教授有一本專門介紹“老子”的書,書名是《人往低處》。 我喜歡這個標題,對“道”也有自己的理解,道有道有道,不管是什麼道,只要是正道,就走下去。 人要走正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