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反擊”了?小公尺反制措施出爐,印度媒體請求諒解
對於印度來說,沒有什麼是罰款解決不了的,如果罰款解決不了,那麼罰款是不夠的。
眾所周知,小公尺是最早進入印度的手機廠商之一,甚至為了推廣"印度製造"自 2015 年以來,小公尺已在印度促成了 7 家工廠的建設。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小公尺也不例外。
雷軍的跌宕起伏,終於在印度市場聲名鵲起。 但是,在"特別護理"另一方面,小公尺手機的銷量也悄然超過了印度市場。
資料顯示,2024年1月,正處於疫情之中"震中",小公尺因逃稅離開印度,首次舉起收割鐮刀:被罰款56億歐元。 當時,外媒預測:"恐怕只是開胃菜"。
不出所料,僅僅一年後,印度又對小公尺開出了罰單。 然而,這一次,他們中的一些人顯然不耐煩了,金額幾乎是前一次的10倍:罰款總額達48億元。 你不會知道,這是小公尺在印度占領近十年的努力,而這一切都在一夜之間徒勞無功。
面對印度的"公開搶劫"雷軍似乎不忍心了。 緝獲後,一系列國外**報告"對策"首先是決定停止在印度的工廠擴張;二是宣布裁員,取消正在進行的招聘計畫。
因此,小公尺在印度公司的裁員浪潮將達到500人,而且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繼續上公升。 公眾不知道的是,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小公尺在印度的七家工廠的員工,這些工廠此前長期保持在2萬左右。
對此,不少印度網友高呼:制裁還不夠。 然而,對於老不朽的莫迪來說,"小公尺被解雇"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似乎開始對小公尺採取罕見的舉動"低著頭":希望小公尺能夠理解印度的困難,願意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沒錯"爭吵但不相處"最終,莫迪的團隊願意減少對小公尺的罰款金額,以換取小公尺暫停裁員和投資工廠建設的計畫。 事實上,這種突如其來的逆轉的結果,已經讓外界目瞪口呆。
殊不知,美國沃爾瑪、南韓三星等跨國巨頭,不可能讓印度做出絲毫妥協。 同時,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揭露了小公尺的背後"神秘",因為小公尺背後有中國製造力量的大力支援。
不可否認,小公尺是印度最成功的中國公司,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由於效能和**的優勢,小公尺在印度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即便如此,小公尺仍然沒有擺脫被印度帶走的命運"韭菜"命運斬斷,就連印度**也依然希望中國人認清自己的處境。
在這方面,比亞迪更加精明。 不久前,印度從比亞迪下達了1000輛電動客車的大訂單,但比亞迪直接要求對方全額收款,否則就沒有必要談判了。 就連這件事在印度也引起了軒然:"比亞迪侮辱了我們"。
這似乎在告訴我們乙個道理:鐵需要硬打鐵,和平需要鬥爭。 比亞迪是這樣,小公尺更是如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