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汙水引發了全球關注,不僅海鮮,日本食品也開始受到輻射汙染的影響。 核廢水排放後,多批進口食品被發現含有放射性元素,引起食物安全問題。
台灣當局實施嚴格的檢測和監管要求,並暫停進口受影響食品,這是全球對日本核汙水排放的警告。 除食品外,日本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據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公布的資料,核汙水中的銫-137元素比常規標準高出數百倍,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
銫-137是一種放射性元素,不斷發射伽馬射線和(β)粒子,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害。 相比之下,日本東京電力公司(TEPCO)沒有檢測和公布碳-14和碘-129等放射性元素的水平。 這些元素的半衰期較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危害更大。
根據日本的核汙水擴散路徑模型,北太平洋將成為日本核汙水汙染最嚴重的地區。 最終,日本的核汙水將對全球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受日本核廢水危害意識不斷提高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採取行動抵制日本水產品。
中國、科威特、俄羅斯、瑞士等15個國家暫停從日本進口水產品,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也大幅下降。 其中,中國已全面暫停原產於日本的水產品進口,對日本水產品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日本漁業經營者受到很大影響,一度無法向中國出售海產品,也無法加工和銷售產品到其他國家。 中國對日本海產品的禁令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