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你一定在很多新聞報道中都聽過這樣乙個詞,那就是算力。 計算能力究竟代表什麼?算力的表現形式有哪些?今天兩分鐘的科普小編,帶你了解算力:
算力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就是算力,不管是計算機還是人腦,都有算力。 我們平時做口算的時候,大腦是作為計算引擎來工作的,但是這個算力有點低,當我們遇到一些複雜的計算時,就需要用工具來提公升算力,比如算盤就是早期的算力工具。
但畢竟工具只是輔助工具,計算過程還是要靠大腦,直到電腦的出現。
從17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人類經歷了近300年的機械計算機時代,在此期間發明了帕斯卡計算器、萊布尼茨乘數、巴貝奇差分機等,以提高計算能力,但機械效率相對較低。
後來,由於真空管(管)的發明,2024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ENIAC誕生,計算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這個飛躍有多大?它每秒可以執行5000次運算,雖然與現在的VLSI每秒數億次相比算不了什麼,但它標誌著人類算力正式進入數字電子時代。
隨之而來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半導體技術的出現,積體電路計算機的誕生,晶元越來越小,效能越來越強,相應的計算機越來越小,算力也越來越高。
可以說,算力的發展就是計算機的發展,但算力的上限可以突破單台計算機的侷限性。
進入21世紀後,人們發現,無論計算機的效能多麼強大,計算能力總是有限的,追求一台過於強大的計算機是不值得付出代價的。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將多台伺服器的CPU、GPU、記憶體、顯示卡等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計算資源池,通過合理分配,將算力分配給有需要的使用者或企業,這就是雲計算。
在雲計算下,資料中心已經成為算力的主要載體,而在資料中心中,算力的型別也在發生變化,不僅效能在提高,而且使用會更加細分,有可以執行各種任務的通用算力,也有在特定任務下非常突出的特殊算力;有負責基礎計算和高效能計算的部分,算力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配置方式也越來越豐富。
算力是人工智慧的基礎之一,也是當今時代的核心生產力,除了上述通用算力外,還有智慧型計算中心、超級計算中心、量子計算、光子計算等,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新一輪算力革命也將給生活帶來更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