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進入倒計時,12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重要提醒——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資訊確認即將結束。 同時,今年個人養老金繳費的期限只剩下10天了。 要享受2024年個人養老金投資稅收抵扣政策,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繳納個人養老金。
不過,記者在近日採訪中發現,不少投資者還在糾結是否參加個人養老金,在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選擇上也有些糾結。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仍需進一步理解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初衷和目標,盡快行動起來,才能享受複利回報。 同時,投資者應堅持長期投資個人養老產品,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消除波動,投資者很可能會獲得良好的回報。
截止日期還剩下 10 天
2024年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資訊確認截止時間為2024年12月31日,稅務部門提醒符合相關規定的居民個人在規定時間前通過個人所得稅APP確認資訊。
此外,根據相關規定,納稅人參加個人養老金可享受稅收優惠。 納稅人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領取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生成個人所得稅抵扣資訊,並將這些資訊推送到單位,可在每月支付工資時或匯算時稅前扣除。
隨著最後期限的臨近,不少投資者更加糾結於是否參與個人養老金或者是否繼續存入資金,也有部分投資者糾結於應該投資什麼樣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制度一出台,我就參加了,第一年就購買了12000元的個人養老產品。 張女士告訴記者,但令她失望的是,雖然第一年攢了一點稅,但本金卻損失了10多個百分點。 “信心更讓人震驚,但我覺得明年的投資回報應該會更好,而且很糾結。 她說。
陳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在朋友的推薦下參加個人養老,存點錢,今年糾纏不清,因為考慮到自己才30歲,買房結婚等生活大事還沒落定,以後用錢的地方很多, 而個人養老金賬戶裡的錢,必須等到退休後才能領取。
其實,張女士和陳先生的心態是相當典型的。 養老金融50人論壇副秘書長張東告訴記者,《2024年中國養老金融調查》顯示,在對養老金融產品特點的偏好方面,受訪者最重要的是安全穩定,其次是跑贏通脹和額外的養老服務。 “這表明投資者既希望低風險,也希望獲得高回報。 張東表示,首年收益率偏低甚至為負,影響了部分投資者對穩健的追求,降低了收益感。 同時,也有一些投資者希望解決長期養老問題,滿足當前的流動性需求。
據張東介紹,調查顯示,從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來看,投資者選擇養老金儲蓄的比例從高到低(2855%)、獨家商業養老保險(251%)、養老金理財(2386%)和養老金目標**(215%),整體來看,開始和結束的區別並不明顯。從只付不買個人養老產品的群體來看,第一是不知道個人養老賬戶裡的資金還需要投資,二是不知道如何投資。
應堅持長期投資理念
投資者情緒糾纏的背後,有很多因素。 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出台還很短,部分投資者的了解還不夠全面;養老金概念的轉變需要時間,複利的價值需要進一步認識和證明人們的參與熱情也需要不斷調動和契機激發,提高個人養老金的投資回報率很重要。
信安金融集團養老金金融專家孫波博士告訴記者,個人養老金是養老金保障體系的一部分,主要目標是幫助解決養老金資產的積累問題。 因此,現行政策要求,個人養老金賬戶中投資的資金只有在退休後才能領取,屬於長期基金,其流動性和靈活性相對較弱。 對於個人來說,從全生命週期考慮養老資產儲備問題非常重要,越早為養老做準備,成本越低,享受複利的時間越長,資產增值的效果越顯著。 因此,投資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長期養老金增值與流動性之間的關係。
在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有業內人士建議,為了打消參保人的疑慮,可以探索一定的靈活性,比如參保人患重大疾病時,必要時可以領取個人養老金。
與此同時,業界呼籲進一步增加稅收優惠的力度。 不過,在張東看來,這並不是目前制約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的關鍵因素。 因為從調查來看,雖然個人養老金繳費比例高,但繳費金額卻很低,只有14個21%的受訪者以或接近最高價格支付,這表明投資者的支付意願或能力是關鍵。
他表示,要提高投資者的支付意願,乙個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個人養老產品的投資回報率。 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收益是一種收益感,是養老金,是繼續存購的動力。 儘管今年開局不佳,但好訊息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短期波動,並將目標鎖定在更長的時期。 “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將有機會激發人們的積極性,擴大個人養老金的規模。 張東說。
對於不知道如何選擇個人養老投資產品的投資者,業內人士表示,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投資理念和目標。 如果你追求穩定的投資,討厭波動,保險和儲蓄產品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能接受短期高波動和長期高回報,**和理財是可選的投資標的。 但最重要的是,投資個人養老產品要堅持長期投資理念,才能獲得長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