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等,造血系統這些惡性疾病的預後通常非常危險,死亡率高,醫療費用高,給患者的家庭和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
一項關於惡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狀況的研究指出,惡性血液病患者一般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負面情緒。
焦慮和抑鬱是最常見的精神和心理障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而且極大地影響了醫院的有效進展。
嚴重的心理精神障礙不僅會引起慢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間人格特徵的改變,加重不良心理情緒,還會增加患者的內疚感和自責感,引發自殺傾向。
有研究者發現,認知心理干預可以通過對照實驗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鬱。
心理認知是以特定的結構和短期的心理方法,改變患者的思維、行為和信念,改變不良認知,實現對患者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消除。
心理認知更側重於改變患者的認知模式和認知、情緒和行為的聯合應用,經常使用認知重建、解決問題等技術進行心理諮詢和認知,具體在慢性白血病患者的應用中,首先通過明確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患者能夠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病情。
什麼是認知心理干預?
認知干預是通過改變患者的思維、信念和行為來改變患者的負面認知,並達到短期的心理**消除負面情緒和行為。
對於慢性血液病患者來說,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由患者的性格特徵、認知水平、職業、經濟狀況和生活環境決定的,人格特質在短期內難以糾正,職業和經濟條件相對固定,認知水平可以通過反覆的疾病教育來實現,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指對生活的精心呵護, 但更重要的是,創造乙個情感環境。
如何干預?在盡可能滿足患者生活護理需求的前提下,家屬可以詳細介紹慢性血液病的相關知識,從而促進患者對疾病的相對科學認識。
由於患者的心理支援不僅來自醫院的醫護人員,還來自患者的親友,因此在患者患病期間,親屬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
親屬的態度和行為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對患者的更多關心,對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家庭不幸的內心原諒可以減少或消除患者的內疚感。
然後通過與患者的日常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通過傾訴和引導的方式,讓患者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仔細分析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協助患者找出錯誤的認知並加以糾正,從而達到良好心理狀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