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不能干預“遺傳因素”。 讓我們來看看“環境因素”,即生活方式誘發的糖尿病。
暴飲暴食
“吃飽了七點”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長期吃得太多,胰島飽滿的細胞會繼續處於負擔過重的狀態,容易引起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對於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遺傳易感性的人來說,胰島持續過多的細胞負荷很容易誘發糖尿病。
那麼什麼是“七分滿”呢?如果用文字來形容:肚子不飽,但對食物的熱情下降了;如果你拿著食物順便換個話題,你很快就會忘記吃飯。 此時停止進食,人既不會提前餓,也不會輕易發胖。
睡眠不佳
俗話說“三分七分”,睡眠是調節身體的最好方式。 特別是,研究指出,睡眠剝奪與葡萄糖代謝紊亂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 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甚至一些中年人,他們總是只睡“白天的睡眠”,總是睡到午夜以後。 玩遊戲、刷手機,雖然“享受生活”,但也埋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
水果作為正餐食用
水果營養豐富,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裡,水果的種類繁多,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所以很多糖友“及時”拿一堆水果、梨子和桃子來加工一頓飯。
其實很多水果的含糖量並不低,適量吃一些通常對血糖影響不大;但是晚餐時吃無限量的水果對血糖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如果水果長期替代主食,很容易導致蛋白質缺乏和缺鐵性貧血,降低人體免疫力。
缺乏運動
開車上下班,在辦公室坐一天,回到家躺在沙發上:這可能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反映。 這種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無疑為糖尿病的秘密發展創造了機會。 研究表明,增加身體活動可以將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46%。 運動可以燃燒更多的能量,加速血糖的分解和代謝,提高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從而降低高血糖。
工作壓力大
現代專業人士通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厭倦了實現這個或那個目標。 然而,研究表明,劇烈的工作壓力不僅使人感到疲倦、緊張和煩躁,還會使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45%;工作壓力過大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公升高,從而破壞體內葡萄糖和脂質的代謝,最終導致血糖公升高,患糖尿病的概率也會增加。
壓力過大,生活節奏過快,容易加劇人們內心的焦慮,甚至損害健康。 所以,不要掉進忙碌的陷阱,學會放慢腳步,讓自己的身心平靜下來;為了健康,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心情不好
我們的情緒總是受到外界的影響,過度的情緒波動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血糖。 “情緒”和“血糖”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兩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事實上,它們是相互因果關係的:當我們的情緒發生劇烈變化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促進糖原從肝臟釋放到血液中,從而提高血糖水平並滿足身體的能量需求;當血糖水平公升高時,人的情緒和血糖一樣高,煩躁、口渴、煩躁等反應反覆形成惡性迴圈。
每個人都是社會人,在複雜的社交網路中,不可能保證自己的情緒不受任何外界干擾;但是,當我們意識到情緒與自身健康之間的關係時,我們就會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受到情緒的影響。
此外,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的“徵兆”;當所謂的“三多一少”出現時,通常是在中後期。 因此,除了定期的迴圈監測外,很難通過明顯的體徵及早發現和干預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