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回公升,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了堅實步伐。 本期將推出系列評論,分析經濟發展新亮點,堅定發展信心,凝聚發展力量。
小編:科技創新就像經濟社會發展的槓桿,總能迸發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在長三角,有新能源汽車的“4小時產業圈”。 在上海,整車設計發布,晶元、軟體等“整車大腦”不斷公升級在安徽省桐城市,堪稱“汽車之心”的動力電池產量逐步提公升在江蘇省南京市,汽車組裝完畢,走下生產線在浙江永康市,車內智慧型軟體進行了測試......得益於協同創新和產業集群的支撐,一輛新能源汽車在長三角平均不到10秒內下線。 這是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的生動縮影,也是我國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能的具體體現。
近日,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加快培育世界級高階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時代潮流,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今年以來,從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首航,到國產大型遊輪“愛達魔都”號穩步航行,從全球首座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型反應堆“玲瓏一號”反應堆核心艙完成驗收, 以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底勘探獲取裝備“海脈”產業化製造為主,科技創新頻頻報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有力助推了高質量發展。今年1-10月,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比總投資快82個百分點;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裝備製造、醫療裝備、儀器儀表製造投資分別增加7%。科技創新的支撐帶動作用越顯著,經濟新動能越澎湃。
科技創新就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槓桿,總能迸發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能否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槓桿作用,是乙個非常關鍵的方面,取決於能否牢牢擰住自主創新的“牛鼻子”,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迎來重大突破,自主培育研發的油菜新品種“中優早一號”創下高產新紀錄,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51 位量子糾纏準備今年以來,我們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提公升科技前沿領域原有創新能力,不斷取得新突破,為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不需要時間提公升,可以抓緊時間突破“卡脖子”問題,讓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科技創新才能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在安徽省合肥市,有一艘編號為“海洋石油720”的深水物探船模型。 正是“海洋石油720”號完成了我國自主裝備的首次超深水勘探作業,如今又搭載了本土化改造的關鍵技術,敲響了價值約50億美元的物探裝備新產業。 今年以來,各地努力突破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市場化斷點、利益共享痛點和產業化障礙。 1-10月,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和專業技術服務業投入分別增加1%。提高科技成果由“書架”向“書架”轉化的速度,以效率換電推進質量改革,不斷突破高質量發展瓶頸,更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 挖掘創新的潛力和活力,以企業為中心。 今年以來,《中國共產黨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陸續出台,明確支援科技創新能力提公升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台了多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支援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國資委推動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行業一系列政策措施扎根同一方向,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調查資料顯示,三季度,中小企業發展信心明顯提振,投資意願增強,投資指數為833,比上一季度增加0.4分。 隨著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加強,“創新之花”將更好地結出“發展成果”,科技創新將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
中國現代化的關鍵在於科技現代化。 今天的中國,是充滿創新活力和快速發展的今天。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把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