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一直試圖拉攏印度,美國甚至巧妙地設計了一套美日印澳“四方會談”。
為了拉攏印度,美國確實不遺餘力,但很快美印之間就出現了裂痕。 此前,美國駐印度大使曾親自透露,在G20峰會期間,莫迪曾邀請拜登明年1月訪問印度。 但奇怪的是,白宮從頭到尾都沒有宣布這一點。 更有趣的是,隨著1月的臨近,白宮表示沒有宣布拜登的旅行計畫。 這引起了廣泛的質疑:拜登可能不會去。
為了拉攏印度,美國有很多錢,印度有足夠的錢和面子看到這一點,外界可能更奇怪:為了拉攏印度,拜登以前不惜一切代價,但現在他只是去印度,拜登不高興, 難道他不怕讓莫迪難堪,讓美國之前拉攏印度的努力大打折扣嗎?當這個疑點被討論出來時,外界突然想到了這樣的事情,印度正在美國吃官司,莫迪**似乎與暗殺行動有關。 在美國暗殺是個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事件在加拿大和印度之間上演了同樣的戲劇。 當時,加拿大和印度爭執不休,兩國甚至到了驅逐外交官、停止發放簽證的地步。
簡言之,在西方繼續試圖拉攏印度的同時,印度的一些做法已經悄悄地埋下了它們之間的裂痕。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來自印度的暗殺事件以及美印關係的微妙變化。
1)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為爭取印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不惜以流血為代價。
日前,《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篇報道,這篇報道的標題很有意思:拜登可能不會接受訪問印度的邀請。 這裡的印度指的是印度,而不是印度尼西亞。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時,我有點疑惑:進入21世紀以來,幾乎所有的美國歷屆都在試圖拉攏印度,即使他們不是試圖拉攏印度,他們也盡可能地與印度保持著密切友好的關係。 拜登上台後,拉攏印度的努力可謂更加大。 僅舉幾個例子。
首先,為了拉攏印度,拜登巧妙地設計了一套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 這個機制很有意思,日本和澳大利亞本來就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如果這個機制是為了讓三國關係更緊密,顯然沒有必要這樣做,而美國設計這個對話機制就是針對印度的。 美國想組建美印兩國領導人的年度對話,估計是想孤軍奮戰,所以直接打電話給其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兩個盟友。
為了拉攏印度,美國設立了“3+1”模式,即美日印澳三國之間的“四方對話機制”,這就好比美國想為印度準備一頓飯,但考慮到兩人太冷淡,特意叫來兩個親兄弟參加這次晚宴。 然後形成“三對一”對話。 因此,這種對話系統也可以稱為“美日澳印”對話。 美國拉著兩個極其沉重的弟弟拉扯與印度的關係,不得不說,如果從外交層面來判斷,這是一件給印度面子很大的事情。
其次,為了拉攏印度,拜登在6月底訪美時對莫迪給予了非常高的禮遇。 為了進一步拉攏印度,拜登甚至同意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赴印度生產用於印度軍用飛機的發動機。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生產”不是單獨生產,而是聯合生產,涉及一定的技術共享和讓步。 軍用飛機的發動機不是普通的零部件,發動機生產技術被認為是乙個國家的絕密軍事技術。 美國會為了印度做出這麼大的讓步,這實在是足以不遺餘力。
在這次訪美期間,美國國會也給予了莫迪非常高的禮遇,特意請他到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會後,一群美國國會議員排隊向莫迪索要簽名。 這是莫迪作為總理第二次在美國國會發表講話。 對於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來說,能夠去美國國會發言是很有分量的,美國國會基本上是美國的親密盟友,莫迪被邀請了兩次,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縱觀美國其他盟友,在美國國會的演講次數能超過莫迪的,尹錫悅至今只去過一次,岸田上台後甚至都沒有去過。 美國也在努力爭取莫迪的支援。
第三個例子: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特別是在俄羅斯的金融命脈石油和天然氣方面。 但印度的做法很有意思,面對俄羅斯打折的**油,印度拼命進口,而且公開進口,俄羅斯的油輪紛紛跑到印度港口卸油。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曾私下與印度協調,但印度拒絕了美國的要求,最終美國只好拉攏了印度的要求,而美國捏了捏鼻子承認,如果換成其他國家,估計早就被美國制裁了, 但當它遇到印度時,美國忍受了。
第四個例子:G20峰會後,印度和加拿大的外交關係出現了裂痕。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公開指責莫迪派人暗殺加拿大的錫克教徒,隨後驅逐外交官並暫停印度和加拿大之間的簽證。 從傳統邏輯來看,美國似乎應該站在鐵桿盟友加拿大一邊,但一看到印度,美國就退縮了,不考慮拉攏印度。 作為美國資深政治家,拜登非常重視西方的社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如果說西方陣營內其他國家去加拿大進行暗殺,估計拜登會直接開始譴責和制裁。 但看到印度,拜登忍了下來,做了乙個含糊的描述,然後就沒有後續了。
印度和加拿大之間的外交關係過去因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被暗殺而緊張。(2)美國拉攏印度的主要因素是印度需要配合其“大國競爭”戰略。
總之,拜登為了拉攏印度,真的花了很多錢,給印度的面子和襯裡幾乎夠多了。 看到這裡,估計有朋友要問了:為什麼美國這麼想拉攏印度?很簡單,美國的“大國競爭”戰略非常需要印度的合作。
首先,川普政府公升級了歐巴馬亞太政策的“亞太再平衡”,即“印太戰略”。 不言而喻,“印太戰略”的主要目標是誰。 《印太戰略》中的“印度”可以說是廣義的印度洋,其實是指狹義的印度。 在美國眼中,印度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從另乙個方向牽制其北方鄰國,從而配合美國在西太平洋方向的牽制。
其次,由於歷史原因,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採用俄羅斯風格,因此俄印之間的武器非常火熱。 而軍需**可不是一般的**,也不是單單是花錢買東西,後續的軍火裝備公升級都離不開軍火銷售商。 在武器**的吸引下,俄羅斯和印度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密切。
美國深知,軍工是俄羅斯對外出口的一大外匯收入,也是俄羅斯發展地區影響力的起點。 因此,美國正在竭盡全力將最大買家印度從俄羅斯式的採購體系中分離出來,然後徹底孤立俄羅斯,將印度拉入其陣營。 所以這也是美國一直想方設法拉攏印度的重要原因。
既然如此,拜登訪印似乎是乙個非常簡單的操作,按理說,拜登訪印無疑會讓印美兩國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而對於拜登來說,以前已經流了那麼多血,那麼為什麼不現在去印度呢?因此,令人驚訝的是,拜登可能不會去印度。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為了“印太戰略”,拜登竭盡全力拉攏印度,莫迪成為西方的貴賓。 此前,美國駐印度大使透露:在G20峰會上,莫迪向拜登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在明年1月訪問印度,作為貴賓參加在印度舉行的這一非常重要的慶祝活動。 說到這裡,莫迪希望拜登能去印度支援他,因為明年是印度大選年,莫迪需要打大選,如果拜登明年能來,毫無疑問,這對莫迪來說將是一場非常大的選舉。
但奇怪的是,白宮從未對這次訪問吐口水,這可以拉近美國和印度的距離。 就在幾天前,12月12日,當記者問及此事時,白宮**仍表示:他們目前沒有拜登的旅行計畫要宣布。 這會讓外界懷疑:拜登不去嗎?據知情人士透露,拜登的印度之行可能難以成行。 換句話說:事實上,拜登不會去。 當看到這一幕時,外界將目光轉向了與莫迪有關的暗殺事件。
暗殺仍然是針對錫克教徒的,但在加拿大卻不是這樣,它發生在美國。 11月下旬,美國檢察官提起訴訟,指控印度**策劃在美國暗殺一名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特別是暗殺未遂。
3)錫克教分離主義勢力一直是印度的眼中釘,莫迪在美國和加拿大引發了暗殺事件。
在美國遇刺,這種情況有點嚴重,如前所述,拜登作為資深政治家,非常重視西方的社會價值觀,而且有其他國家的勢力在美國進行暗殺,這沒關係!雖然美國檢察官指責印度**,但看到錫克教分裂分子,明眼人很清楚,這與莫迪**密不可分。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錫克教分裂主義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導致印度頻頻去西方進行暗殺?
錫克教分裂主義問題在印度是乙個老問題,涉及到該國的領土主權,印度**對此採取零容忍政策,眾所周知,印度是乙個多宗教國家,除了印度教,還有穆斯林、錫克教徒等。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錫克教徒人口相當多,即使在現在最北端的旁遮普邦,也有1800萬錫克教徒。 1800萬?這聽起來不是乙個小數字,但當你考慮到印度龐大的人口時,它要小得多。
二戰結束後,穆斯林聯盟強烈要求印巴分治,最終“蒙巴頓計畫”出台,英屬印度分裂為印巴兩部分。 然而,這兩個國家主要按教派劃分。 看到這一幕,錫克教可以很受影響,如果穆斯林可以組建自己的國家,Pakista,為什麼錫克教不能組建自己的國家呢?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錫克教分裂主義興起,巧合的是,錫克教徒居住的旁遮普邦恰好位於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上。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錫克教分離主義開始在印度盛行,印度怎麼能允許**領土的活動?2024年,錫克教分離主義勢力與印度軍隊之間爆發了直接衝突。 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甚至在這場宗派衝突中被暗殺。 然後這種分裂主義和宗派矛盾的衝突越來越大,最後錫克教分裂主義被遏制住了,許多分裂分子跑到歐美,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分裂分子似乎在歐美發展得很好,很多人甚至直接生根發芽, 例如,在加拿大,錫克教人口直接達到50萬,他們甚至通過選舉政治在加拿大發揮了一定的影響力。
然而,近年來,錫克教分裂主義在印度死灰復燃,甚至有不少海外錫克教徒參與其中,莫迪怎麼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莫迪的印度教意識形態很沉重,他絕不會允許這樣的分離發生。 莫迪這麼快就行動起來了,這也是印度在歐美對這些錫克教分裂分子進行暗殺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西方的暗殺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莫迪不是擔心西方國家嗎?還有意思的是,長期以來,莫迪不斷被西方國家拉攏印度,早就讓莫迪膽大妄為,他很清楚:西方現在需要自己,不可能反目成仇。 而且,美國之前在印度做過這樣的“投資”,難道美國會因為這些時間而對印度翻臉,直接讓之前的“投資”付諸東流嗎?
跑到美國和加拿大進行暗殺,莫迪**並不害怕,因為他很清楚西方需要印度,所以雖然美國檢察官在指責印度**,但恐怕眼光敏銳的人很清楚:其實背後的真正指揮是莫迪。
這次在印度企圖“暗殺”的錫克教分離主義者潘農擁有美國國籍,在拜登看來,莫迪正在美國本土進行“暗殺”,目標還是美國公民,這怎麼能允許呢?因此,包括聯邦調查局局長在內的美國正在陸續訪問印度,其中乙個重要問題就是這次與印度有關的暗殺事件。
不得不說,印度似乎玩得有點大,不僅在加拿大,而且在美國也進行暗殺,看來莫迪真的是無所畏懼。 但目前最尷尬的是拜登,首先,印度的做法顯然違背了美國的價值觀,在美國土地上暗殺美國公民,這怎麼能允許呢?但如果拜登提出**,甚至一些懲罰性措施,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並導致美印關係出現裂痕,拜登之前為拉攏印度所做的一切顯然都是徒勞的。 所以拜登此刻真的很尷尬。 難怪在談到拜登可能的印度之行時,***一直把重點放在“印度企圖暗殺彭農”上。
此外,還有一點非常不確定:如果美國檢察官調查的最終結果與莫迪直接相關,那麼拜登會怎麼做?譴責甚至制裁印度**參與其中,如果是這樣,美印關係和“印太”戰略將有點危險;假裝沒有看到它或象徵性地譴責它,那麼美國就會沸騰。
現實很複雜,因為遇刺事件,拜登在處理美印關係時有些尷尬,但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印關係的脆弱性。 拜登和莫迪都希望通過加強關係來追求更大的地緣政治利益,但現實遠比他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translate with xenglishtranslate with copy the url below backembed the snippet below in your siteenable collaborative features and customize widget: bing webmaster portalbackvar intervalid = setinterval(functi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