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其領海疆域更是廣闊,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又稱南海)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 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中東海域,自古以來也是中國的領土。
如圖**所示,中國的地理面積幾乎和整個歐洲一樣大,如此廣袤的面積,氣候也極其複雜,中國的氣候有三個特點:1季風氣候明顯,冬夏季盛行風向變化明顯,降水隨季風的進退而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2.屬大陸性氣候,冬夏季平均氣溫與同緯度其他地區或國家相差較大。 冬季低於同緯度,夏季高於同緯度,年溫差較大。 3.氣候種類繁多,大多屬於溫帶氣候,而廣大的東部地區處於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災害性氣候很多,尤其是乾旱,其次是洪澇災害,而中國文化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
世界上幾個文明古國,古埃及發生在尼羅河,古巴比倫發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古希臘文化誕生於地中海的半島和島嶼,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也是黃河流域,但與西亞文化不同的是,它不是黃河本身的主流, 但其眾多支流河流形成的潮濕地區!!
中國先民在創造文明古國時,面臨著該地區眾多民族的特點在西亞古國,毫無疑問,乙個種族為了爭奪沙漠世界的生存,對另乙個種族進行了殘酷的征服,但在中國,有戰爭和征服,但最終,古代文明的成功並不取決於戰爭,而是取決於聯合和融合!
*和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兩大趨勢,“世界”概念的重要作用是追求統一,甲骨文中有清晰記載的“四方”,到了西周,“世界”的概念已經非常清晰,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也不少, 時間不短,但追求統一始終是政治理念的基調,也是歷史的基本趨勢,世界大統一意識是強大而持久的中國理念,對中華民族的不斷發展壯大具有重要作用。而追求團結一直是主導趨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說過,我們內向的性格是這片土地賦予的,雖然我們沒有西方人那樣的冒險精神和開放的性格,但就像這種保守的、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觀念一樣,我們一直是乙個統一的國家,不像西方那樣,**多個國家出來。
在統一的過程中,當然不是特別容易,過程總是艱難的,我國北方自古以來就生活著游牧民族,中國歷史命運發展的一些重要原因都可以在那裡找到。
中原政治繁榮的時候,他們就在它周圍,學習中原的文化體系,一些群體也被強大的中原王朝打敗,或遠或向內遷徙,當中原王朝蕭條,陷入混亂和衰落時,他們大規模進攻,然後進入中原, 導致中原的固有居民向南遷移,他們成為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創造者。經過短暫的滯後,文明沿著中原固有的文化方向公升溫和繁榮。
如上所述,中原原住民向南方的遷徙造成了南北對抗,南方的經濟熱潮與北方的暴力民族融合不謀而合。 到了元、明、清三代,這種南北對抗有了新的變化。 在乙個統一的國家中,政治中心在北方,經濟中心在南方。 而這種對立和矛盾,也成為中華文化發展緩慢的真正開端!
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建國精神是過時的小農,從來不懂得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如何保護南方經濟的發展勢頭!
我們現在明白,構成區域文化的幾個因素和所需的條件: 1自然環境 2特殊或獨特的地理條件 3特定區域的人對區域有清晰的意識,並與其他區域的人形成競爭關係(如果沒有開放的心態,區域文化的建設就不會太好)4模範人物的微妙影響。
中原文化其實一開始只是一種地域文化,經過吸收融合後上公升到正統文化,不斷吸收、變化、保持其正統地位,所以地域文化是正統文化的資源。 屈原的文學“寫楚語,使楚語發聲”,是中國古代文學體系的基礎。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地域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地域文化形成的條件,以及地域文化開始逐漸形成正統文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