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美軍的安全戰略高度依賴於其在亞太地區建立的廣泛軍事網路,即所謂的"島鏈戰略"。從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這條防線有望有效抵禦潛在威脅,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和戰略利益。 其中,**基地作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要地和中轉站,長期以來一直是美軍重要的海陸基地。 近日,美軍對**基地的安全問題格外擔憂。 美國《防務新聞》報道稱,該基地面臨解放軍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威脅,需要盡快加強反導防禦系統,但由於種種問題,飛彈防禦計畫的推進遇到了困難,許多防禦設施無法如期交付。
**解放軍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是解放軍的東風系列飛彈美國《防務新聞》的報道提到了解放軍最新的東風-27飛彈。 它是一種高超音速飛彈,其特點是飛行速度超過音速的10倍,以及高度機動的飛行軌跡。 這意味著它有能力突破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例如美國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THAAD)。 根據五角大樓的報告,東風-27的飛行效能展示了中國飛彈技術發展的成就,加上其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的能力,它有可能打擊**等重要戰略要地。 與東風-17飛彈相比,東風-27可以以滑翔軌跡飛行,在最近的試射中,它創下了12分鐘飛行2100公里的記錄,彈道飛行高度超過3萬公尺,平均飛行速度接近10馬赫。
如果東風-27被部署在實戰中,美軍將能夠舒適地依賴它。
1、在第二島鏈快速部署基地、形成戰區內外影響力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等關鍵基地已經在敵人遠距離精確打擊的射程之內,因此美國的這一戰略縱深將受到嚴重壓縮。 因此,美軍亟需提公升基地的飛彈防禦能力,調整現有的戰略部署,建立更多不易一次被摧毀的分布式基地,在分散風險的同時提高生存能力和靈活性,避免被解放軍飛彈消滅。 同時,新型高超音速攔截技術的研發也迫在眉睫,否則部署在頭等艙的飛彈防禦設施,無異於東風-27面前的碎銅斷鐵。 美軍面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美軍在亞太地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反導系統的效能和部署速度遠遠低於解放軍飛彈技術改進和部署的速度。 從技術上看,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反導技術,包括陸基攔截系統、海基攔截系統、可部署防禦系統,包括能夠攔截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陸基中段防禦(GMD)系統、能夠攔截中程和部分遠端彈道飛彈的宙斯盾系統,以及配備SM-3飛彈的海基平台, 以及用於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的愛國者 PAC-3 和 THAAD 系統。
然而,這些系統尚未到位,只存在於計畫中,每個系統從研發、測試到實際部署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而解放軍的飛彈研製計畫則顯示出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 東風-21和東風-26早已部署,東風-17也已安裝到位,現在有可以打擊基地的東風-27高超音速飛彈。 特別是美軍現有的反導系統,沒有能夠瞄準高超音速飛彈的攔截系統,攔截高超音速飛彈的成本已經很高。 要知道,防禦永遠是被動的,“盾牌”的成本遠高於“長矛”的成本。 從經濟角度來看,解放軍只需要以較低的成本大量生產飛彈,“長矛”數量的增加迫使美軍投入鉅額資金建設和公升級“盾牌”的能力。 從長遠來看,這將給美軍帶來巨大的成本負擔。 解放軍每增加乙個“長矛”,美軍就必須增加幾個“盾牌”,價效比低;亞太基地本來是為了牽制中國而建的,現在卻處於被動防禦狀態,完全背離了美國亞太戰略的初衷。
其實這也是當年蘇聯海軍對付美國海軍的策略,為了抵消美國在航母上的優勢,在反艦飛彈上下了不少功夫。 然而,美蘇之間的熱戰最終並沒有開始,蘇聯飛彈未能發揮有效的威懾作用,由於當時飛彈技術的侷限性,對美國海軍的威懾力也有限。 現在,隨著高超音速飛彈的出現,蘇聯未能實現的戰略思想被中國繼承和發揚光大。 高超音速飛彈對航母的克制作用,會讓美國知道“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快速堅不可摧”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