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發布的資料顯示,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今年前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9%。
專家表示,11月份,主要生產和需求指標呈現穩中向上走的態勢,創新動能持續增強,經濟整體持續回暖好轉,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階段要加大巨集觀調控力度,繼續促進經濟質量有效提公升和數量合理增長。
服務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整體來看,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的影響下,特別是去年同期基數大幅下滑,11月消費、工業生產等大部分巨集觀資料同比讀數均有明顯回公升。 如果剔除低基數效應,月內經濟復甦態勢較為平穩。 東方金城首席巨集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產供穩步回公升。 從行業看,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比上月加快2個百分點,行業內超過60%,近一半的產品增速較上月有所回公升。 從服務業看,11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9%3%,比上月快 1 %6個百分點。
國內需求持續復甦。 從消費看,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比上月快2%5個百分點;首11個月,服務業1零售額同比增長19%5%。從投資看,前11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與1-10月相同;製造業投資增長63%,比1-10月快0.快1個百分點。
旅遊用品銷售好轉,服務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市場銷售增長勢頭良好製造業投資穩步上公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擴大。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首席經濟學家2、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說。
此外,從外部需求來看,貨物出口由下降轉為增長。 資料顯示,11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 03個百分點。 其中,出口增加1個7%,結束了六個月的下降趨勢。 “從第一種方式、第一主體、第一合作者的角度來看,第一結構保持優化。 劉愛華說。
王青表示,巨集觀政策繼續朝著穩增長方向努力,四季度經濟繼續企穩上行。
新型動能產品的生產增長迅速。
11月,創新領導力成果不斷顯現。 具體來看,高技術製造業大幅反彈,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 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比上月增長2%,增長4%4個百分點,帶動所有規模以上行業增長1個百分點0個百分點,拉動效應較上月提公升0個百分點7個百分點。
其中,在航天強國建設的帶動下,航天飛行器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0%;隨著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電子通訊裝置製造業同比增長118%,其中智慧型車輛裝備製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裝置製造、電子電路製造、智慧型無人機製造等行業分別增長2%。
新動能產品增長態勢良好,“新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的不斷推進,新興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新動能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表示,11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新三”相關產品產量同比增長7%,有力支撐了全國“新三”產品出口同比快速增長。
孫曉表示,隨著一系列促進經濟持續復甦的政策措施的實施,高技術製造業明顯提速發展,新動能持續增長壯大,產業高質量發展得到紮實推動。
預計2024年產業政策的重點將是科技引領和前瞻性布局。 工業和資訊化部首席經濟學家高東昇此前表示,將進一步完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型企業協同創新,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專案, 構建高水平的產業科技創新平台體系。
該政策仍然有效。
從前11個月情況看,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穩步上公升,高質量發展得到紮實推進,安全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有望順利實現。 劉愛華說。
國際聯盟首席巨集觀分析師範磊認為,從11月經濟形勢來看,中國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已基本成定局。
展望未來,劉愛華認為,我國經濟發展仍具有良好的支撐和有利條件,市場空間廣闊,產業體系完備,物質技術基礎雄厚,人才紅利不斷增加,轉型公升級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巨集觀政策空間較大,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但專家認為,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峻,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進一步推動經濟復甦。
當前,內線活力弱、政策驅動效應強的特點還比較明顯。 巨集大**巨集觀研究員楊昕表示,接觸型集聚商品和服務消費保持高度景氣,商品零售額增速波動反映內需穩動能。此外,在房地產領域,北京、上海兩地對樓市政策進行了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需要更多政策來夯實經濟復甦的基礎。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總監龐明表示,有效社會需求特別是內需仍需鞏固和提振,居民消費預期和消費行為仍需穩定,具有拉動放大效應的有效投資仍需加強,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仍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