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曾多次談到美軍武力干預台海面臨的地理和戰略短板,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是後勤保障的困境;二是戰術組織的複雜性。 因為現代戰爭主要是後勤打的,如果美國**隊在中國家門口打仗,就得千里迢迢,從一開始就輸了。
戰場組織的複雜性更是難以理解,因為無論是核潛艇還是轟炸機,一旦美軍作戰所依賴的島鏈基地被摧毀,戰爭就會變成從美國本土或美國西海岸起飛, 而整個戰鬥過程會造成太多的薄弱環節。
屆時,無論是解放軍攻擊美軍的預警機、加油機或轟炸機,還是擊落島鏈基地的機場和彈藥庫,還是摧毀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美軍的戰場組織都將失效。
近年來,美國人雖然在發展分布式殺傷鏈和動態分散部署,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物流的複雜性,甚至增加了對資料鏈路的依賴。 你可以理解,如果你彌補它,它會創造更多的薄弱環節。
今天我們來看看美國《防務新聞周刊》對美國軍事力量干預台海風險的評估,這似乎支援了我們之前的分析。
美國人將美軍面臨的困境概括為距離、水、時間和規模,並稱之為“四大殘酷障礙”。 這四個因素相互作用,削弱了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力,尤其是空中威懾力。 到目前為止,美軍還沒有找到解決整個問題的辦法。
首先是“殘酷的距離”。 美國大陸與印太基地的距離是與歐洲基地的兩倍。 這個距離拉長了補給線,導致大多數部隊被用來支援戰鬥而不是戰鬥角色。 相比之下,中國更接近戰區,簡化了後勤作戰,使其能夠迅速集中戰鬥力。
二是“殘酷水域”,不僅增加了美軍戰機和海船必須接近的距離,才能將**置於目標範圍內,而且嚴重限制了基地的選擇。 主要問題是戰鬥機和轟炸機缺乏必要的燃料造成的困難。 通過擊退油輪,中國人民解放軍(PLA)能夠實現空中拒止,甚至可能獲得空中優勢,而不必在戰鬥中擊敗美國的制空權戰鬥機。
三是“殘酷的時間”。 由於解放軍的否認能力,如果美軍和裝備來得太晚,就毫無意義,這就是時間限制。 美國戰機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從西海岸飛越太平洋,但沿途需要加油機支援,從而增加了24至48小時的戰鬥力。
四是“殘酷的規模”。 當美國與中國這樣的國家交戰時,很難計畫和執行大規模的後勤行動。
對美國來說,更難的不僅僅是四大“殘酷”的存在,而是只要解決了乙個問題,另乙個問題就會出現,並持續存在。 例如,如果你分散你的部隊,支援後勤將更加困難。 你集中了基地,後勤很簡單,碰巧又被解放軍飛彈服務了。
分散的部隊增加了後勤保障的複雜性和規模,最終使大規模作戰組織無效。
據美國媒體報道,現在美國不能指望解決任何“殘酷”,而是要找到創新的思維方式,除此之外沒有靈丹妙藥。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創新?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是美國推動的無人作戰平台發展計畫,但它也面臨著同樣難以解決的技術風險和來自中國的競爭風險,因為中國可以部署更多的無人作戰平台,而且似乎領先了一步。
總的說來,美國以武力干預台海已經不可行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與中國開戰的意圖,這樣美軍才能永遠保持世界第一的稱號,中國當然樂於看到美軍基地遍布全球。 否則,在與中國開戰後,它將被推翻軍事霸權的地位,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