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陸佳敏 通訊員 于曉健.
2024年前後,新鄉縣小麥畝產600斤左右;2024年,這裡小麥最高產量將達到1700-1800斤。 在過去的45年裡,對小麥的自豪和麥田裡的歡聲笑語不僅使產量增加了兩倍。
從2024年的“家庭責任承包制”到2024年中原農谷的建設,鋤頭變成了無人機,機器的轟鳴聲取代了驢子和騾子的嘶鳴聲,甚至大部分農活都可以用手指輕輕一碰就能完成。 田間的變化,是勞動者對土地的熱愛,也加深了對這片黃土地的認識。
牛心音,從乙個“毛孩子”到“農民養殖戶”,他打磨了半輩子的土地,培育了新源958、正玉11等8個小麥品種,見證了新鄉縣小麥發芽分蘖的全過程,產量翻了三倍。
土地屬於自己,每一株麥苗都是寶藏
上世紀80年代初,新鄉縣開始實行家庭責任承包制。 牛心音家被分配了十幾畝地,一家人很幸福。
起初,大家還不習慣新政策。 農場忙的時候,還是幾個家庭聯手幹農活,做完家務後,就可以得到我家的一家人了。 牛欣音說,那時候村里孩子多,勞動者少,所以農活還是以家庭的形式,他們一起幹活。
據牛心音介紹,當時很多人整天泡在田裡,犁地、追肥、鋤草、防蟲,耕種的熱情與日俱增,管理也更加用心。 “在鋤地的過程中,雜草被清除了,我害怕壓壓莊稼,所以我研究如何採取步驟,腳印沒有壓莊稼。 ”
儘管如此,由於當時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模式落後,加上缺乏化肥和農藥,小麥畝產只有600斤左右。 “我能吃飽,但我吃不好。 “一年四季吃得最多的是摻了玉公尺麵和高粱粉的饅頭,只有在年末假期才能吃到白面饅頭和麵條。
2024年,機緣巧合下,牛心音跟隨在省科院同位素研究所工作的叔叔,開始研究小麥育種。 這也是村里的“毛男孩”第一次離開農村,跟著叔叔跑到全省的小麥種植基地,學習習小麥種子種植和種植技術。
當時,我在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進一步提高產量,多生產糧食,讓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白包子和麵條。 牛欣音說。
告別牲畜,家家戶戶都有拖拉機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幾乎所有的農村都養牛、騾子等牲畜,用來犁地、拉耙子。 牛心音不記得家裡是什麼時候買了第一台拖拉機,但記得買後很開心。
那是一輛來自洛陽的小型四輪拖拉機,心想以後我終於不用趕牲畜犁地了,太長太費力了。 然後那人坐在那裡,輕鬆地犁地。 牛心音說,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村里有了各種農機,耕作方式開始發生變化。
後來,隨著化肥、農藥的普及,小麥產量逐漸增加。 90年代中期,小麥畝產達到800斤左右。
我們這一代人是家庭責任制的受益者。 牛欣音告訴記者,送貨到戶不僅解決了吃飽問題,還改善了農民的方方面面。
土地是你自己的,你決定你種什麼。 選擇空間更大,高產、高效能的種子和耕作方式受到農民的歡迎。
新鄉縣成為養殖“甜蜜點”
新鄉縣地處北緯35度左右,地處黃淮海地區南部,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成果適用範圍較廣,是“風水寶地”。
新鄉縣先後吸引了6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屬實驗基地,70多位各領域頂尖農業專家在此開展科研工作。 從零開始,從萌芽到成熟,已經取得了1000多項新成就。
舅舅退休後,牛心音回到新鄉縣,在新鄉縣原有的種子農場進行實驗。 2024年,他選育了新鄉縣第乙個具有自主智財權的小麥品種——鑫源958,該品種為春弱品種,適宜在我省中後期茬口種植,抗病高產,適應性廣。 自審批完成至今已近20年,仍是市場主導品種,尤其是豫南地區。
牛心銀共選育了2個國家小麥品種和6個省級小麥品種,已在黃淮河流域推廣種植共計2000萬畝,累計增產8億公斤,為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效益8億元。
隨之而來的農業稅的減免,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包括各省、市、縣每年出台的糧食生產政策,以及國家對農業科技發展的優惠政策,這些都無形中促進了農業的進步。 牛欣音說。
據資料顯示,新鄉縣現有種子企業22家,已培育小麥品種70餘個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科學院、河南省科學院等機構培育的小麥品種,常年在這裡培育新鄉縣多年來一直承擔河南省作物新品種的生產試驗和區域試驗。
此外,新鄉縣的民營養殖力量也在快速發展,目前有牛心銀這樣的“農戶養殖戶”20余家。
借助中原農耕谷的建設,民間養殖共同成長
足不出戶,我就知道田間的濕度、溫度和幼苗狀況現場管理觸手可及;用手持遙控器,可以完成成百上千畝的“飛防”......這是發生在新鄉縣高標準農田裡的一幕。
新鄉縣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按照“投融資、建設、經營、管理”一體化建設模式,完成了1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
我們也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最大受益者。 我們的實驗基地更加規範,更加科學合理。 “無獨有偶,牛心銀的100畝育種試驗基地、500畝養殖示範基地、1萬多畝種子生產基地都包含在高標準農田中。
新鄉縣地處中原農業谷地西部地區,以改良種種育為核心,打造高新技術轉化融合區。 新鄉縣委書記朱憲成表示,當地政府將立足西部區功能定位,全力做好20萬畝種田建設,推動科研院所與地方種業企業協同努力,實現種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建設“育種、養育、推”一體化現代種業強縣。
2024年6月,新鄉縣完成小麥種子繁育基地20萬畝收穫,共計小麥種子9400萬公斤、70個品種,轄區內企業儲存的小麥種子6200萬公斤,加工篩選後加工成小麥商品種子的小麥商品種子5200萬公斤。
回歸“農家育種者”的身份,牛心音想靠中原農谷建設,多產成果,快產成果,快成長。 “我們需要在很多方面考慮品種的優勢,不僅是產量,還有抗病、抗災、抗倒伏,以及未來的質量意見。 ”
編輯:陳培闖、魏家喜 編輯:姚冬梅。
*: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