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的程序中,曾國藩的名聲可謂喜憂參半,人們對他的評價也大相徑庭。 然而,太平天國戰敗後,有人對曾國藩為什麼不立帝感到困惑。 其實這個想法太理想化了,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當時曾國藩選擇當皇帝,會發生什麼。
打敗太平天國後,曾國菩率領當時最強大的湖南軍隊,具備了立帝的獨特條件。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當皇帝意味著造反和冒巨大風險,這與曾蔭權及其家族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回顧湖南軍隊的組建歷程,我們可以明白,湖南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和無比的忠誠,來自於君主與大臣之間的深厚信仰。 曾國藩經常告誡士兵服從命令,在鄉親、師生、姐夫等關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緊密的聯絡,湖南軍隊的發展根植於對舊道德和舊秩序的忠誠。
在《致曾國藩家屬的信》中,曾國藩表現出他循規蹈矩,極其謹慎,雖然善於辨人、善於履行職責,但並不擅長軍事領導(靖岡戰敗)。 曾國藩作為學者,從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本質上並不是那種可以反國立派的英雄,而更像是乙個修身治國、天下平的文人,乙個純粹的儒家將領。
顯然,曾國藩心裡並沒有構想過當皇帝的想法,這與袁世凱後來自稱皇帝完全不同。 曾國藩是乙個崇尚科學的文人,這與袁世凱完全不同,袁世凱從軍出身,依靠軍事力量。 同時,除了主觀因素外,客觀上,東南地區戰亂紛飛,廢墟四起,物質基礎匱乏,難以支撐叛亂,只會導致天下兵變和混亂的失敗,違背了曾國藩的初衷。
2024年6月,天津淪陷,但太平軍依然有實力,戰鬥還未結束,餘穀在江西、浙江、福建、廣東等地。 太平軍中的李世賢等人頻繁活躍在漳州等地,給清軍製造麻煩,導致湖南軍隊南下支援。 除了太平軍,江淮地區的敵軍也在限制湖南軍的行動。 湖南軍隊從安慶戰役開始就一直戰鬥,損失慘重,需要很長的恢復期才攻克天京。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選擇北上當皇帝,你必然會失敗,失去你的聲譽。 而清**也提防曾國藩,滿族貴族還保留著一定的戰鬥力,占領了沿江要塞和北方重要要地,湖南軍隊為所欲為。
曾國權攻占天京後,秦查大臣、湖廣都督關溫住在武昌,掌握了對湖南軍隊的監視。 與此同時,淮軍重要將領馮子才守衛揚州、鎮江,牢牢把握長江下游。 與此同時,蒙古鐵騎兵的葛林欽僧人駐紮在鄂皖交界處,也在密切關注著湘軍。 長江上有很多軍隊,曾國藩不能輕易取勝,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解散湖南軍隊。
總的來說,曾國藩自立皇帝的說法大多是虛構的謠言。 儘管晚清困難重重,但支持者依然眾多,滿族貴族絲毫沒有鬆懈。 所以,曾國藩雖然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但他只能選擇解散,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