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2023惠州企業家助力安徽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惠州企業家總會成立大會在合肥舉行。
安徽省委書記韓軍對徽州商總會的成立表示祝賀,提到歷史上的徽商不僅創造了“無回不鎮”、“無回不業”的商業奇蹟,而且以“回族駱駝”的形象孕育了獨特的徽州商業精神。
徽尚的精神到底是什麼?
或許,我們得先了解一下惠州商人這群人。
徽商起源於惠州,興盛於明清時期。
其實史書上很早就有徽商的記載,在唐詩《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輕離,前月富亮買茶”,描寫了惠州商人離家去異國賣茶。
很多人不知道徽商為何“輕裝上陣”,以為只是商人看重利潤。
其實,這與惠州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
古徽州位於“烏頭楚尾”,山高茂密,地形多變,雖然風景秀麗,但因地處貧山,俗稱“七山一水一田一路莊園”,徽州人可以說是在石縫中種莊稼。
因此,當地有一種感嘆“我前世沒有修煉,我出生在惠州,我十三四歲,我把它扔掉了”。
惠州村落風光。
耕地很少,但想吃飯的人很多。
為了謀生,惠州人不得不用當地生產的茶葉和木材換取食物,被迫走上經商之路。
惠州雖然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但地處第一帶,山山綠意盎然,霧空曠,山地肥沃,氣候溫和,不僅適合木材生長,也適合茶樹種植。
其中,惠州的黃山茂豐和祁門紅茶佔據第二位,而緊鄰惠州的六安也貢獻了“六安瓜片”的獨特風味。
此外,惠州還得天獨厚地擁有書房的四寶。
宋代以來,“四寶書房”主要指惠州的宣璧(安徽宣城)、會墨(安徽惠州沈縣)、宣紙(安徽宣城景縣)、佘巖(安徽惠州畲縣)。
書房的四寶。 隨著南宋政治經濟中心南移,毗鄰臨安州(今杭州)的惠州地區,通過新安河將木材、茶葉、書房四寶運往臨安等地,惠州州六縣(雞西、社縣、休寧、宜縣、祁門、婺源)逐漸從舉世聞名的徽州商人中走出來。
與其他商人不同,回族商人被稱為“好儒家”。
徽州自古有“東南鄒路”、“科學之州”的稱號也就不足為奇了,朱子的科學在這裡生根發芽,陽明心興旺,“十戶之村,不棄誦”。
傳統文化教會了徽商善於取、善於算計、懂得進退,使他們的經營方法始終優越。
惠州人也知道,儒家雖然是主業,但做生意的偉大利益只是終點“業力可以支撐它的'根基',堅實的根基首先要分組。
徽商宗族觀念濃厚,父權法成為維繫家庭關係的紐帶,通過村民親屬鏈結的關係網路,不僅增強了徽商內部的凝聚力,也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回族商人在明代中期成為幫派,在明末筆記《五雜武》中記載,當時的富裕家族以南方的回族為首,北方以晉商為主。
徽商博物館中的人物雕像。
清乾隆時期,徽商以鹽業為中心,經營各種消費行業,從茶木到大公尺、糧食、棉花、絲綢、造紙、油墨、瓷器等,滲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後來,胡雪巖掌管了官辦典當業,不僅暴利頗豐,還穿上了徽州人夢寐以求的“紅頂服”,徽商的名聲達到了頂峰。
近600年的經營歷程,讓惠州人“十三在彝,十七在天下”,幾乎每個家族在經營,惠州的經營足跡遍布全國和海外。
近代以來,胡將徽商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譽為“徽駱駝精神”,後人將其概括為“敏銳的創業眼光、進取的生活態度、誠信的作風、合作的人際關係、超前的契約意識”,使徽商的創業精神經受屈辱,堅韌不拔,深深扎根於人心。
自古以來,生意興隆的商團不少,但能像回族商人那樣被稱為“徽州商靈”的,卻不多。
回族商人重視文化,主張以誠待人,以信接受,以義為利,在歲月中保持沉默,隱藏自己的遺產。
其中,“義利”是其立足之本。
徽州商人的“義”其實是一種利他精神,既有商人之間的“義”,又有致富不忘回饋社會的善行。
清末,許成堯在《閒記》中記載:“武惠人為鄉友,重經商,商人足跡遍地,行會堂、亦莊遍布各省。 ”
全國各地的惠州鎮民或者亦莊人還有很多,那些年的主要作用就是團結外面的徽州商人,同時與其他商勢力競爭,維護自己的利益。
回族商人外出時,尤其團結一致,尤其是遇到糾紛、打官司時,往往“一人為一,一家人為之”,幫人與群眾。
這些協會還經常向在旅行中遇到困難的親戚或村民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
同時,惠州商人在某個地方發現了有利可圖的商機,他們也願意向村民提供資訊,讓大家合謀經營,一起發財。
尤其是回族商人,普遍有鄉鎮感,無論住在哪裡,都願意修路建橋,修祠堂,修建牌樓亭,辦院校,修建會堂和村落,護城河堤壩,廣泛布局宗族田,解救部落成員。
安徽省惠州市西遞古村的會派建築和街道。
由於回族商人非常重視氏族觀念,為了使自己和子孫後代崇敬祖先,回族商人不遺餘力地在家鄉興建各種正學堂和學校,為家庭和鄉鎮的貧困子女提供學習的場所。
雖然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給自己和家人“金”,但客觀上卻帶動了當地振興教育、再教育的意識,以及人人都以建立教育為榮的民俗。
此外,惠州地處山區,山高水急,惠商也會把修橋築路作為厚德行善的義行,為家鄉人民謀福利,不惜斥巨資慷慨補貼, 即使他們做小生意,他們也都以建造橋梁和道路為樂。
不僅如此,回族商人還經常為國家捐錢救災,這讓朝廷急不已。
比如嘉慶時期的回族商人包樹芳,因在四川、楚、陝三省組織富商捐軍餉的立功功績,被任命為鹽運使,成為兩淮掌握鹽業權力的顯赫人物。
縱觀嘉慶王朝,包樹芳多次為朝廷捐助貧,得了嘉慶皇帝的賞識,並得清朝廷十級的優待討論和官嘉,並專門在家鄉潺嶽修建了一座“善善慈善”牌坊。
棠月的“慈善”牌坊。
惠州商人也把這些善舉帶到了他們經營的每乙個城市,這不僅是善行的延續,也成為了他們自己無形的口碑宣傳。
江南的很多小鎮,都是由於遠道而來的回族商人在這裡架橋建路,開辦學校、公尺店、藥店等商店,從而帶來了城鎮的繁榮,才有了“沒有回族就不成鎮”的美譽。
回族商人樸素的“義利”與《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提出的利己主義原則不謀而合。
亞當·斯密指出,在市場經濟中,當每個理性的經濟人都按照自身利益的規則行事時,“看不見的手”(市場的存在)將同時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維茨提出,如果存在一種制度安排,使行動者的自利行為能夠追求個人利益,而這恰好與機制設計者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不謀而合,那麼這種安排就被稱為“激勵相容原則”。
簡單來說,徽商的“義利”真正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融合,看似虧損交易,但市場終將以更大的回報回報其投資。
很多時候,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未來。
思商,不以利為利,以誠為利;司燁並不珍貴,但是......是珍貴的”
回族商人走遍全國,做貿易遍及全國,通過世代傳承,書寫了時代的延續。
從安徽走出來的新回族商人,確實是一種“現象級”的存在
楊元慶、石玉柱、王傳福、尹彤月、呂向陽、劉慶峰、桂四海、李喜婷、於成東、方洪波、李斌、舒從軒、......這些安徽企業家創辦的企業,都處於中國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也成為各自產業的“主力軍”。
長江淮潺潺成夢,皖山皖水縈繞心。
新時代的徽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經歷什麼磨難,骨子裡刻著的“徽駱駝”基因和“義利”精神,支撐著他們不斷破浪。
離開又歸來的回族商人,當地的發音沒有改變,回到桑子的真摯感情始終不變。
2024年,被譽為“香港新船王”的桂四海投資20億元在安慶建設港口碼頭,2024年7月10日,由四家池州企業組成的遠航港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2024年,楊元慶在合肥布局全球最大的智慧型裝備研發製造基地——聯寶科技,帶動了近10萬人的就業。
同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圍繞合肥形成了“4小時產業圈”,加快安徽智慧型化技術的持續公升級。
隨後,王傳福幾乎將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遷至安徽,形成了以合肥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基地,以武威、蚌埠、滁州、阜陽為支撐的動力電池、電池材料、高壓電器、線束等關鍵零部件配套。
合肥長風比亞迪工業園。
短期內,這裡可以形成超過100萬輛的產能,可以快速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
在碭山縣經濟開發區,李喜婷投資的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已正式投產研發,將成為邁瑞醫療全球第四大製造基地,力爭打造世界一流的醫療零部件現代化精密加工生產基地。
李斌將蔚來汽車總部遷至合肥,並攜手江淮汽車近五年在合肥實現30萬輛量產汽車下線,並通過研發中心的建設,打造了包括晶元、功率半導體、電機、電池、常規汽車零部件在內的全產業鏈集聚區, 整車製造、使用者服務等,為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增添了一把“火”。
蔚來總部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幾代製造業沉澱,40年開放格局,新徽州商貿自有生態,處處有活力。
截至2024年前10個月,在建金額超過1億元的惠商回安專案469個,惠商投資額達1299個7億元,比2024年同期增加136%。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資金到位率超過80%。
惠商回國熱潮的背後,是濃濃的鄉愁情懷,也是近年來安徽經濟好轉、營商環境好轉的“雙向搶購”。
2024年,安徽GDP將達到4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十,實現上海超車;省會合肥已晉公升為萬億城市和國家特大城市,多次以“最看好風險投資城市”的身份登上金融熱點榜。
期待已久的《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也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優化一流營商環境,安徽自此有法律可依。
新聞報道。 從昔日的“孔雀飛東南”到如今的“燕子歸來”,歸來的惠州客商坦言,投資安徽已成為“最佳選擇”。
在時間的長河中,無數徽商在書寫商業傳奇的同時,也留下了“徽遊天下,熱愛家鄉”的好故事。
志同道合的人,離山海不遠,時至今日,徽商和家鄉的故事還在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