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樹立“大農業理念”理念,為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更加堅定的政策支撐。
過去,人們的印象是農業是糧食等的生產,這就是“小農”。目前,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農業被視為乙個多元化的產業鏈,包括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以及與農業相關的各種工業和服務業,這就是“大農業”。
發展“大農業”,不僅要立足農業,更要跳出農業。
“以農業為基礎”的關鍵方面是確保耕地安全和糧食安全。 沒有耕地就沒有糧食,沒有優質的耕地就沒有更多更優質的糧食,所以耕地的保護一直是被強調的重要方面。
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光華在2024年第5期《黨委中央小組研究》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當前和今後乙個時期,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不斷推進,耕地占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和壓力依然突出。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耕地保護工作的任務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艱鉅。
為此,要進一步完善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體系。
“跳出農業”就是跳出既有思維,把農業看作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發展鏈,這也是“大農業”的重要位置。
產業化融合是當今世界農村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去年,我國GDP總量突破120萬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不足9萬億元。 這似乎不是乙個很高的比例,但“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並沒有反映在這個資料中。
過去很多都市人去農村“體驗生活”,現在很多都市人去農村民宿“度假”,民宿消費不低。 由此帶來的人流、資本流、意識流動不容忽視。
“大農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也需要社會資本的廣泛參與。
早在去年4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農業農村社會資本投資指導意見(2022)》,鼓勵地方政府根據各地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創新投融資模式, 促進資源整合、投資結構優化、投資效率提公升。
上述《指引》還要求,鼓勵社會資本探索全產業鏈發展、區域整體發展、社會資本合作、建立鄉村振興投資、建立緊密合作共贏機制等模式,穩紮穩打、有序投入鄉村振興。
今年7月,農業農村部響應全國政協關於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倡議。 在答覆中表示,在完善農業農村社會資本投資政策支援體系方面,2024年全國融資擔保**新增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超過12萬億元。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加強對農業農村社會資本投資的引導和調控,加大支援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入,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中共也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2024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目前,從制度和政策角度看,社會資本激勵措施不準確,政策支援連貫穩定性不強,領導管理責任部門不明確,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滯後,要素市場和風險防範機制不健全,削弱了資本下鄉意願。
本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綜合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種要素雙向流動。
要促進各種因素雙向流動,就必須克服政策、制度等障礙。
總之,“大農業”是乙個大概念,旨在構建縱橫融合的大產業格局,包括推動農業與加工製造業、電商物流、文化旅遊等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與其他產業的橫向融合融合。 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改變人們的思想,需要政策支援,需要更好的條件讓各種資源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