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和用電,用電量從何而來?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1-31

我在**一張圖表上看到很多人,這張圖表標記了 2023 年 1 月至 11 月的發電資料和 2023 年 1 月至 11 月的用電資料。

資料顯示,用電量為83678億千瓦時(國家能源局),發電量為80732億千瓦時(國家統計局資料)。 擅長數學的網友突然發現,用電量居然比發電量還多。

那麼問題來了:多用途的量,從**?難道是“從天而降”的黑科技?

有網友立即將其與自己的電表聯絡起來,試圖用資料來解釋,這種用電量應該是電表計費不準確造成的。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用電量大於發電量,是一直存在的現象,還是本月才出現的現象?

我們統計了自 2021 年以來每個月的用電量和發電量資料,如下圖所示。 由於 1 月和 2 月的資料是合併的,因此每年 1 月和 2 月的資料不包括在圖表中。

資料顯示,自2024年3月以來,僅每個月的用電量和發電量就超過了發電量。

對於專業統計機構來說,沒有必要連續數錯這麼多月的資料。

因此,合理的解釋是兩家機構的電力統計口徑不同,造成了這種現象。

2024年4月,一位名叫單寶國的專家講解了當年第乙個月的發電量和用電量的區別(僅摘錄):

發電統計局:發電量為規模以上發電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季度抽樣調查2000萬元以下),不含規模以下發電企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僅為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

全社會用電量:全國全社會用電量資料由電網公司上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國家能源局發布。 全社會用電量=售電量+線損用電量+廠電量+自供電廠自產自用電量。 ”

因此,國家統計局的發電量,嚴格來說,是規模以上企業的發電量;能源局的資料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社會用電量。

因此,很明顯,不同月份的用電量和發電量的差異是由不同的統計口徑造成的,與其他原因無關。

為什麼發電不能採用全社會的統計水準?因為發電是經濟的晴雨表,所以它需要與經濟的統計口徑保持一致。 在經濟統計中,整個社會的統計需要非常大量的工作,很難在短時間內收集到統計資料。 提取關鍵領域進行統計,不僅可以反映經濟的變化,還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

為了處理重點地區統計抽取帶來的誤差,國家還定期安排人口普查,如很多人熟悉的人口普查、經濟普查、農業普查等,對抽樣統計造成的誤差進行糾正。

相關問題答案

    用電量超過發電量,引起人們深思!

    今年前個月公布的資料顯示,用電量超過發電量億千瓦時,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認為發電應該與用電量平衡,但這個資料讓人們驚訝地發現了乙個不尋常的問題。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能源局最近發布的乙份聯合報告中,他們發布了今年前個月的電力資料。資料顯示,用電量達到萬億千瓦時,而僅產生萬億...

    發電量比用電量少2946億千瓦,是統計錯誤還是電表有問題?

    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能源局宣布電力這一資料引起了人們的質疑,尤其是全社會的用電量比發電量多億千瓦時。這種差異引出了乙個問題,即它是統計錯誤還是其他原因。關於為什麼可能導致資料中的這種差異,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猜測。一種可能性是統計錯誤,但我們不能忽視它國家部門,因此單純的統計誤差不太可能。另一種可能性是統...

    前11個月,全社會用電量超過發電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能源局資料,我們可以看到月份全社會的用電量體積比發電量增加了億千瓦時,月日全社會用電量體積比發電量增加億千瓦時。這種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懷疑,有人懷疑儀表抄得過頭,也有人認為統計部門可能犯了乙個錯誤。實際上,電力體積比高發電量的現象是電流能源這在生產中很常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

    獨居乙個月的用電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乙個人乙個月的用電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居住環境 生活習習慣 家用電器等。一般來說,乙個人每月的用電量可能從幾十度到幾千瓦時不等。如果居住環境比較簡單,家用電器不多,生活習也比較節能,那麼乙個月的用電量可能就幾十度左右。例如,只使用基本的照明和家用電器,不要有太多的高耗電裝置,並注意節約用電,如...

    2024年全年用電量及2024年展望

    超出預期的月 .個月整個社會用電量創歷史新高 根據國家能源局資料披露月份,我國用電量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遠超市場預期。資料顯示,今年月全社會用電量月度值創歷史新高,月同比增幅為年來同期最高。整體季節性影響是主要驅動因素。分行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第二產業用電量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