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紹興市寧波市奉化區、余姚市與嵊州市交界處的三角形中,有乙個隱秘而美麗的村莊,叫于家坑,是嵊州市金亭鎮東坑村的乙個自然村落。
2024年10月4日,迎志第一次來到這裡,被這裡的風景和人文地理所吸引。
2024年11月26日,英智穿越思明山,再次探訪於家坑村。
英芝在毛窩、李家坑、北溪、董家妍停留後,原本打算直接下山去於家坑,但去於家坑的路因改造而封閉,被迫繞道東坑村和東林村,穿過龜嶺,再從湖壇村方向前往於家坑, 但路也在修繕,她只好步行到於家坑村。
繞了幾圈到山上後,你仍然必須走進去。
凡事事無對錯,從呼潭村到於家坑村一路細細品味峽谷風光,簡直是緣分,彷彿進入了世外桃源。
於家坑一帶的山峰連綿起伏,山谷狹窄,縱橫交錯,自古以來就是隱居之地。
每次戰亂年代朝代更迭,都是人口大遷徙,越是山路偏僻,越是避免亂亂與世隔絕的最佳去處。
奉化、餘姚、嵊州交界處的三角地帶屬於“三不顧”的荒地,因此成為難民定居的地方。
於家坑村雖然不算太大,但姓氏眾多,包括徐、山、翁、孫、陳、吳、於等姓氏。
每個山村都有自己的發展和變化故事。
於家坑,最早遷往這個姓徐家的家族,相傳宋二代之交,晉軍直奔而下,徐一路逃到深山隱居,故居被稱為徐家第一爐。
大約在500年前,虞姓遷入,而且比較強勢,地名改為虞家坑。
然而,於家的發展一直很慢,現在村里只有兩個姓于家。
徐、山、翁等姓氏發展較快,人口較多。
太平天國戰敗後,太平軍中翁姓士兵為了避免被清軍俘虜,逃到深山老林中的這片“三不顧地帶”,隱居起來,活了下來。
於家坑以南的山頂上還有乙個小村莊,叫潘查,山高,路遠,位置也比較隱蔽。
上個世紀頭十年,計畫生育非常嚴格,很多孕婦生完孩子就躲在這裡回去,所以叫潮生村。
前段時間,新聞裡說,當年實行計畫生育是自願的,不是強制性的。
魔鬼相信這些!
乙個僻靜的地方,在深山中,美麗如天堂。
隨著時間的變遷,山水秀麗、水源好、空氣好氣的山村漸漸被人們拋棄,村里的房子大多破舊寂寞,留在村里的老人也越來越孤獨。
進入於家坑村,還可以聽到喇叭聲,老人們可以通過擴音器了解世界的變化,當然,最受歡迎的節目是著名的嵊州越劇。
留在村子裡的老人,出山出路,繞山傍水,實在是太難了。
他們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先去溪口鎮買貨,然後沿著明溪河逆流而上賣日用品、蔬菜、海鮮、肉類等等。
每次到達乙個村莊,他們都會大聲喊喇叭,需要購買物資的村民聽到聲音,選擇購買他們需要的材料。
於家坑溪發源於西端的分水嶺源頭,流經陳達坑和於家坑,稱為燕坑溪,與源自余姚市思明山鎮董家巖、坪坑村的考坑溪匯合形成明溪,共同構成寧波市甬江的源頭。
燕坑溪,明溪九歌的第一首,溪流蜿蜒而下,叢林茂密,鬱鬱蔥蔥,宛如人間之境界。
一歌燕坑、兩歌壺池、三歌明溪、四歌閩坑、五歌石門、六歌葛竹、七歌竹陵、八歌竹、九歌大輝,風景秀麗。
我還記得2024年第一次去於家坑,因為路太窄,車撞倒了停在路邊的電單車,汽油流得滿地都是。
村民過來大吵大鬧,電單車還在動,他說,沒事,沒事,你可以走了!
英芝開了十幾分鐘的車,忽然想起,至少流過來的油錢應該得到補償!
趕緊轉身回到原地,村民和電單車卻不見蹤影。
第二次去於家坑村,我走進去,又走出來。
懷舊之情越來越強烈,揮之不去。
柿子樹上掛滿了紅色的果實,沒人採摘,大部分都被鳥啄過了。
冬天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