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汽車製造商巨頭本田宣布將裁員近900人,其中國合資企業廣汽本田。
據本田發言人稱,該合資企業擁有約13,000名員工,此次受影響的人數約佔公司員工總數的7%。 其中,2024年,共有12519名廣汽本田人繳納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該發言人接著表示,在中國,由於市場對新能源電動汽車(EV)的需求不斷增長,本田的銷量近年來一直在逐漸下降,主要是汽油動力汽車。 因此,本田汽車株式會社正在重組其企業產業,並決定解雇在廣州工廠從事汽車組裝的臨時員工。
據相關資料顯示,今年10月,本田在中國的汽車銷量為13萬輛,同比增長18輛93%,同比增長229%,是今年汽車銷售最好的月份。 不過,本田中國自5月以來一直未披露兩家合資公司的月度銷量資料。
事實上,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並不是乙個孤立的案例,而是整個日本汽車品牌在中國受到打擊的寒冷天氣的乙個縮影。 據相關資料顯示,今年10月,日系汽車品牌在中國的零售份額為177%,下降 12%,而三年前為 241% 市場占有率** 64%。
裁員的寒潮為何來到廣汽本田?
據悉,廣汽本田汽車成立於2024年,其全資子公司廣汽本田汽車研發公司和廣汽本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作為中日合資企業,主要有廣汽和本田兩家大型車企。
縱觀廣汽本田的發展歷程,在中國已有25年的歷史,算得上是比較成功的合資企業之一。 例如,它不僅創下了中國汽車史上最快生產的記錄,而且是中國第一家引進全球同步技術車型的公司。
此外,廣汽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一直表現良好。 早在2024年,廣汽本田累計銷量就達到了50萬輛,僅用了兩年時間就突破了累計銷量100萬輛。 去年,廣汽本田的銷量已經突破了900萬輛。
在非常繁榮的局面下,廣汽本田迎來了裁員900人的訊息。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廣汽本田產量逐漸下降,導致派遣合同終止。 相關資料顯示,今年10月,廣汽本田生產64833輛,較去年同期的76996輛減少15輛8%,這也是銷售不佳的重要表現。
在宣布裁員900人的訊息後,該負責人還提到,未來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將逐步轉型。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的上海車展上,本田就已經宣布將加速中國市場電動化轉型。 據悉,本田在2024年之後不會在中國推出新燃油車型,所有車型將以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為主。
不僅是本田,其他日本汽車品牌也在堅持走混合動力技術的道路。 日本汽車製造商希望押注中國新能源補貼結束後將出現的下滑,屆時混合動力車型可以在中國市場暢銷。 不過,中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各種政策補貼和優惠尚未完全結束,日本混合動力汽車無法申請新能源牌照。
因此,這也是對日系汽車品牌的一記沉重的“耳光”。 至於向純電動汽車的過渡,對於日本製造商來說已經為時已晚。 為什麼日本汽車製造商向純電動汽車轉型為時已晚?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的技術和產業鏈。 在國家政策補貼的幫助下,中國自主品牌憑藉新能源汽車的優勢迅速占領了國內汽車市場。
今年10月,中國自主品牌佔國內市場的60%。 然而,日本汽車引以為豪的燃油車已經銷售多年**。 如今,日系汽車在向純電動汽車轉型時面臨的困境可能越來越大,導致它們在轉型的道路上遭遇冷襲。
值得一提的是,廣汽本田及相關日系品牌的主要營收依然依賴燃油車的銷售。 然而,關於燃油車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嚴格。 例如,燃油車平均油耗法規、發動機排放法規等。 因此,車企將逐漸停止生產越來越不受消費者歡迎的車型,以降低損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