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身體的一天三省”,我們在《論語》中都學過這句話。
這意味著乙個人應該經常反省自己,以便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但是,當這種反思應用於愛情和婚姻時,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當我不喜歡它時,我會反思,“是因為我不夠好嗎?”;
爭吵時,我會反思,“我不應該找麻煩嗎?”
許多女性將“自我反省”視為一種美德,無論對錯。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他做錯了,而你卻在反思?
自卑
乙個能夠主動自我反省的人,是值得稱讚的。
但是,在自尊心低下的人中,自我反省很容易退化並成為自我攻擊。
曾經有讀者告訴我,她和男朋友是通過網咖認識的,在新增遊戲賬號後墜入愛河。
兩人現在已經同居了四年,矛盾不斷。
比如,如果她喜歡用花唄或者借錢買東西,男朋友會因為她沒錢還想買東西而生氣。
後來,她改掉了這個習慣,積蓄了幾萬;磨合後,雙方的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但她無意中發現男生在聊天,男生知道自己被發現後也沒改,說女生喜歡看手機聊天。
這件事情過後,她不再看對方的手機,也不再喋喋不休,男友又告訴她:“你什麼都不用改,就和以前一樣做就行了。 ”
令我驚訝的是,她反思並問了乙個問題:“是因為我對警衛太嚴格了,所以他作弊了嗎?”。
男友說:“這不是你的錯,我只是想看看別的女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在言語層面,我們可以看到男人的誠意,如上:“我只是想嘗試別的東西”。
我特意挑出這句話來分享,因為總有一些女生在男人出軌的時候會反省:“我不夠好嗎?我做錯了什麼嗎?”。
很多女生都是這樣,遇到不好的問題,喜歡自責不夠好。
我們需要為一段破裂的關係承擔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自己。
有時候,我們真的沒有任何過錯,就像上面的故事一樣,不必因為乙個男人的出軌而懲罰、責備自己,甚至生氣。
這類人只是想做點什麼,而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
所以,我也希望用這種男人真誠的話語,給所有女同學乙個安慰,尤其是那些遭受過作弊傷害的女同學:
“你沒有做錯什麼,這只是男人自己的問題。
我們不應該披上“自我反省”的外衣,一步步委屈、妥協、壓抑自己,這樣只會失去原來的自己。 ”
是的
我們一直堅持“誰受苦,誰改變”的理念,這句話的底層邏輯是:需要。
而愛反思的人,恰恰是最需要這段關係的人。
曾經有讀者告訴我,她和老公結婚12年了,不久前對方出軌了。
她想原諒對方,繼續像以前一樣生活,但她發現自己從不信任對方,沉迷於對方的出軌。
她的理智告訴她,離婚會傷害兩個人,所以為了孩子,她不情願地住在一起。
她現在很困惑:她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否正確?
女人意識到,如果她願意留在這段關係中,那一定不是因為孩子,而是因為她有需要。
例如,我問她,“當你保持這段關係時,除了孩子,你還需要什麼?”。
女主說的是:“我只是為了孩子,因為我的父母身體不好,孩子現在要上小學了,沒有人能幫我。
其實,我能夠獨立生活,但我無法照顧我的孩子,我無法照顧我的孩子,我無法自己去工作。 我的岳父岳母非常好。 ”
這是一種需要,正是這種需要讓她反思: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嗎?
但為了孩子不情願,這本身就是乙個錯誤。
這個錯誤,“故障”在**?
無論他們是母親還是父親,他們都看不到真相。
即使我說這是謊言,他們也不想承認這是謊言。
這個謊言不一定是父母故意的謊言。 而是他們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說他不是為了孩子才離婚,只是表面現象。 在更深層次上,是因為我覺得我無法承擔這個責任,所以我想把責任轉嫁給孩子。
但作為乙個成年人,選擇一種生活,首先,就是要對這一生負責,你不能說“我不需要這一生,我都是為了誰”。
比如女主在離婚時認為自己照顧不了孩子,但離開了婚姻,她也可以讓對方照顧孩子。
女主可能會說“我的孩子需要媽媽,所以我不離婚”,總有無窮無盡的理由去尋找它。
但人生的修行,就是先修德,再修道。
在修德的過程中,有對有錯可言,就是要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例如,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是正確的;不尋找任何理由,不尋找任何其他人的理由都是對的。
因此,女主必須清空過去的東西,只有把杯子裡的咖啡全部倒出來,才能倒入新茶。
情感成本
為什麼當人們受到傷害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離開,而是反思?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字:不願意!
不願意明明白愛的人,就像陌生人一樣;不願意用心操作的感情以失敗告終。
一位讀者曾經告訴我,當她和男朋友約會時,她有一段私人關係,因為她的母親反對。
我上個月懷孕了,生了這個孩子後,女孩一直猶豫要不要。
直到她去做產檢,才看到其他人都在丈夫的陪伴和照顧,而男友在一旁玩遊戲,她才下定決心不去做。
做完手術回家吃飯後,她想讓對方陪她,但對方卻說她嬌氣,對她生氣。
從**開始,兩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他們每週只見一次面,每次見面的聊天都讓她很尷尬。
她在想,“我做錯了什麼嗎?還有必要繼續嗎?”
上面故事裡提到的任何事情,只要拿出乙個就行了,你知道應該分手,但為什麼女主一直呆在裡面呢?
這就像去電影院看電影,結果卻是一部大爛片。
但即使知道這是一部爛片,大多數人還是會看,很少有人會起身離開。
這是因為我們已經花了錢買了這張電影票。
就像上面的故事一樣,兩個人決定在一起,並且已經做了手術,這是一張付了錢的電影票。
雖然我知道這是一部爛片,但想到付出這麼多,我自然不願意去。
道理其實很簡單,但明白道理後要做的,就是協調自己的情緒。
辭職是一種情緒,這需要我們協助處理情緒與理性的關係。
雖然我在理智上已經知道,這部大爛片應該完了,我應該離開了,但我在情感上還是不願意。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反思自己,讓自己與不情願的情緒產生共鳴。
但這種情況發生得越多,我們就越需要調和情緒和理性,因為如果我們學會讓理性帶頭,困境就會得到解決。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比自我反省更需要的是學會“推卸責任”,把自己的感受、情緒和態度放在“自我反省”之前。
所以,當你被迫妥協並在一段關係中迷失自己時,對自己說:“我沒有錯,我只是不適合!”。
本文中的插圖,任何**、報紙、電視台、公司、組織和個人,未經授權,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