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美國都是前英國殖民地,他們有乙個共同的父親,但母親不同。 我們常說,兄弟同心同德,利益是金子,美國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印度作為兄弟,自然要互相幫助。
印度人被西方世界視為無底洞,這是因為印度有一種無害的氣質,人和動物都是無害的,但喜歡嚇唬我們,讓西方國家越來越賞心悅目,所以無論是投資還是借錢,他們對印度都非常慷慨, 印度在戰場上也早已久,懂得在對西方人畜無害和罵我們又不惹我們生氣之間找到平衡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西方國家一起吃喝。
這一次印度在阿富汗遭遇了挫折,可以說是玩了一輩子老鷹,卻被老鷹啄了,這要怪美國老大哥不靠譜,把自己帶進了溝裡,印度還是有點不甘心,作為現代戰略大師, 印度從未像這次這樣失敗過。
你可能不相信,但印度確實是乙個戰略大師。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印度人不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覺得他們看起來很自豪嗎?不。 印度獨立後,其國家戰略是堅持獨立和自決,在國際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印度的對外戰略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50年代、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印度奉行不結盟戰略。 當時,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國際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當時的印度領導人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2024年,他與南斯拉夫的狄托、埃及的納賽爾一起,首次提出了不結盟的思想。 它後來發展成為乙個更有影響力的不結盟運動。
在此期間,印度也被認為在世界上有一些風景。 只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做點什麼,那麼如果你真的為此付出了代價,事情往往會消失,因為這裡沒有人有真正的話語權。
2024年,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此時印度的影響力,純度太高了,有點飄,總是想著敲打我們的鄰居,印度作為戰略大師,有著遠距離友好、近距離攻擊的傳統,只要是他的鄰居,沒有人沒有被他打敗過, 他的控制欲極強,不挑對手。
所以在2024年,印度本來想給我們一點不結盟運動老大哥的色彩,但當時的情況很奇怪,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但印度打敗了我們,根據後來披露的資訊, 美國和蘇聯同時向印度提供軍事裝備支援。
原因可能也很簡單,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美國本能地不喜歡,打贏韓戰成了美國的病,印度罵我們,所以美國一定會幫它的兄弟們的。 我們在2024年與蘇聯決裂,蘇聯不喜歡我們,不得不幫助印度。
因此,當印度在2024年採取行動時,作為戰略大師,時機非常準確,而當時我們剛剛經歷了三年的困難時期。 無論是從國際形勢還是從國內形勢來看,印度都捏住了這一點。 如果他贏了,不結盟運動的老大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全世界都很難形成美蘇印三足鼎立的勝利。
後來,印度終於含淚明白了,當年哥哥為什麼在朝鮮如此慘烈。 從那以後,印度終於成熟了,他明白了乙個道理,如果你是大哥,你就必須出去,但以你自己的戰鬥力,你出來就會挨打,所以還不如認別人是大哥。
第二階段:70-80年代,60年代後期,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蘇聯興旺發達,印度逐漸淪落到蘇聯一邊。 印度和蘇聯之間的友誼始於印度的偉大戰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以 1962 年戰爭為代價,印度認同了自己,蘇聯非常認可這一點。
這個階段,印度不記得自己有乙個遠在大洋彼岸的兄弟,但他和蘇聯混在一起,當然主要目的是向蘇聯求援,從工業裝置到軍事**,再到盧布貸款,印度都沒有拒絕。 除了不能加入蘇聯之外,印度也對蘇聯順從,這在蘇聯占領期間戰略性地投入到阿富汗,但後來被塔利班清除,印度與阿塔的紐帶從此締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