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常德,12月13日當前,是秋冬季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 12月12日,常德市桃園縣木塘園鎮金山村,一派繁忙的景象,大農戶羅丕冰正帶著農機司機帶著耕耘機犁地,播種油菜,農機司機開著秸稈打捆機,馳騁在剛剛收割的田地裡,當場進行“剩”秸稈的“打包”。
農業技術人員對低秸稈收割水稻的實施情況進行抽查。
過去,每年秋冬季收季節,燒秸稈的村民和村幹部都發動“游擊戰”,玩“捉迷藏”,不僅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秸稈處理成為當地人民群眾和人民群眾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木塘園鎮黨委積極嘗試引進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完善秸稈收儲制度,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完善政策扶持,探索“以企業為主導”的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子。 農民參與,政策支援”。
收集的棉秸稈通過稱重進行稱重。
秸稈綜合利用生物質燃料。
據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農作物收穫後,殘留的秸稈不清理,將直接影響接下來的機械犁壟作業。 經過多年的探索,該鎮因地制宜完善了集儲系統,保證了秸稈的綜合利用,方便群眾放秸稈。 同時,引進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完善政策扶持,建立利益機制,將購置利用的秸稈送到廠區,對於自願將秸稈送到廠區的農民,根據秸稈的乾燥和濕潤情況,給予170元至300元不等的經濟補貼, 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讓“生態負擔”真正成為“綠色財富”。
秸稈有出路,監督檢查仍不能“缺席”。 全鎮創新科技手段,加強檢查督查,成立以鎮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劃分秸稈垃圾禁燒區,由禁燒區村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嚴格執行“六定”責任包制度, 在利用地面執法車巡查、無人機巡查等的基礎上,還利用塔**系統對全鎮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守住秸稈火點的最後一道防線。
生態文明造福全民,城市青山綠水。通過一系列措施,木塘園鎮在秸稈焚燒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秸稈禁燒工作得到全面落實,綜合利用率達92%以上。 同時,通過政策扶持和激勵機制的引導,有效調動了農戶參與秸稈治理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了秸稈資源,找到了秸稈利用的新路子,把“草”還“金”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