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聽過很多畢業生感嘆,畢業後最重要的一課就是要認識到自己是普通人。
其實,這並不是失敗和殘酷,而是原本的真相和常態,而是從小習接受規範、規範的教育,讓我們誤以為在好大學就能成名,直到我們離開學校,才發現沒有標準答案的生活已經開始,我們都是普通人。
全球 99 個99%的人都是普通人,但大家都認為自己是001%。
狼告訴羊,他應該變成狼,但他實際上想把羊騙出來,成為自己的食物,醜小鴨能變成白天鵝,因為他本來就是白天鵝。
乙個建議:當外部環境和生活事件的不確定性和非理想性較高時,人們可以通過自律和有序為自己建立一些“內在安全感”,避免內心的“破碎”和“無助”感。
為自己樹立最小單位的確定感和秩序感,如:穩定的作息,能帶來穩定感;定期鍛鍊,對人們的預期積極反饋等。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沉澱出在生活結構和節奏中決定的小事,在無序的世界裡為自己創造一些有序的小空間。
同時,每天對自己狀態保持高度的覺悟,用主動意識打斷那些破壞自我凝聚力的事情,從而保持一定的心理效能。
電影《**》裡有這樣一段對白:宋佳對廖凡說:“你要給我一句話,看看你的心意。 廖凡答道:“從我15歲開始,我每天揮刀500次,我就被這個數字束縛住了,從今天開始,我就要被你束縛了。 ”
這次對話,連同上一次對話,是給每個人的。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一些有益於他們生活的積極意義。
我聽說過向下相容,但沒聽說過向上相容,乙個底層可以混得很好,但很難擠進中高層的人,就算擠進去,也很有可能主動突破;
因為適應不了那種環境,中高層與底層完全不同,更注重規矩和誠信,既有利益又有最基本的道德,為了利益可以互相扶持
就算有利益衝突,也要和平,絕不會緊張撕臉,底層的利益衝突赤裸裸,沒有底線,撕臉打。
所以,那些混在底層,不守規矩,沒有底線的人就成了習,而這個特點在中高層很難生存,因為遊戲規則不同。
這裡有一些不太好的真相。
怕困難是職場的禁忌,兩個同級的人,即使一開始結果是一樣的,抱怨少,做困難事的人,也更容易得到老闆的青睞。
久而久之,總是把“太難了”、“太難了”、“這事做不了”的人,一定會被勇於迎接新挑戰、有決心迎接事情的人甩掉,哪怕起點相同,哪怕一開始做得不好, 他們會慢慢拉開差距。
作為乙個小老闆,我不怕乙個員工給我一些我不及格的東西,我可能會批評,但我還是會給他機會。 但是我非常害怕員工整天跟我說,“太難了”、“太難了”、“我覺得這事做不了”,一般這種怕難是三倍以上,這個人肯定會被我貼上“用不上”的標籤,就算他繼續用下去,也不敢給他重要的任務, 因為他整個人都是一副不帶的樣子,更怕管理崗位上有這種人,會讓你的團隊半死不活。
無一例外,我身邊的老闆都是這樣,當然我不認識世界上所有的老闆。
如果你期望在職場上得到更多的重用和機會,不要在老闆面前表現出負面情緒,所有的抱怨、恐懼、恐慌,回家消化,不要指望老闆幫你消化,他不會給你提供情感價值來哄你去做這份工作,如果他那樣做, 這是乙個額外的好處,而不是“應得的”。
你可以客觀地分析是否應該這樣做,用資料支援來輔助他做決策,甚至勸他停下來,但你不去找老闆,你可以說“太難了”和“我受不了”。
他是老闆,不是老師,老師收學費幫你解決問題,老闆給你錢幫他解決問題。 說一句會得罪人的話:老闆不教是正常的,教書都是額外的收入。
克服怕困難其實很簡單,四個字,少說多做。
去做,去理解,所有的恐懼都是來自未知的,你越了解這件事,你做的越多,你的恐懼、擔心就會越來越少,心裡會越來越有底,萬一你已經盡力去做了,沒有怨言,這件事還是沒有做到, 這是能力問題,而不是態度問題。
眾所周知,單純的能力和能力+態度存在問題,職場待遇完全不同。
做得太多,你就會知道計畫往往是無用的。
計畫是用低維來對抗高維。 當你站在起點時,很難預測終點會是什麼樣子,你無法想象路上的風景。
一切都完成了。 從大的方向和方法開始,然後立即行動,邊做邊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尋找新的機會,做的越多,能力越強,機會越多。
你做的越多,你就越會了解到計畫往往是無用的。
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你無法完全預測它能走多遠。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你設計了乙個無懈可擊的邏輯,但現實會給你乙個冷酷而沉重的耳光。 即使你去複習,你也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
很有可能你要做 A,但碰巧你做了 B,最後你做了 C。
事實是:河流和湖泊越古老,它們的勇氣就越小。 你做的越多,你就越明白,事情是人做的,事情是天造的。
努力工作和勤奮是必要的,但必須有運氣的成分才能把事情做好——你只是遵循某個時代和某個趨勢。
解決的辦法是:多做事,不怕犯錯。 測試良好,然後縮小。 不是全有或全無。 隨時準備半途而廢。 培養判斷是堅持還是放棄的能力——這是最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