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動經濟、拉動消費的措施相繼出台,特大城市老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資料看到思維的變化。
今年上半年,地方各級政府土地收入同比下降20%,但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加7%9%,此外,健康和健康方面的支出增加了69%。
這是什麼意思?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們的經濟發展思路確實應該改變。
地方經濟發展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國內發展是根據各地GDP資料來衡量的。
然而,由於外部經濟環境不佳,出口提振GDP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想花錢,你必須首先確保人們有更多的錢在他們裡面。
過去,為了拉動GDP,很多地方主要通過投資進行投資,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公共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帶動了當地經濟增長。
但是,這些投資需要很多錢,那麼這些資金呢
除了借來的部分資金外,其餘的都是出售土地使用權以換取資金。
土地財政主動權的形成,在各地區的發展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顯然還是依託於此,難度更大。
2024年土地財政收入大幅減少,但2024年進一步萎縮20,是不可想象的9%。
這迫使各地進行轉型。
而地方債務也是乙個問題,如果不進行過渡,這種債務很可能會增加。
國債是用**金融資金償還債務和利息的,所以不會有違約的危險,而且特別安全,但金額有限,想買就要搶。
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稱為地方債券,用地方財政資金償還。 地方政府債券的回報稱為顯性債務,也有隱性負債,如城投債等。
聽名字就知道顯性負債,借的錢公開展示,每個地區借的錢總額不能超過當地GDP的50%,風險不大。
隱性負債與披露相反,詳細的借款資料不公開,比如典型的城投債,明細金額不會在網上公布,人們最多只能檢視城投債的未償餘額。
而且,隱性負債監管不嚴格,借款步驟少,借款規模容易展期,違約風險大。
過去,這些負債的主要償還來源於土地收入,但近兩年土地收入一直無法償還,負債風險凸顯。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有必要改變對刺激經濟的思考方式。
現在我們看到這種想法發生了變化。
最近,就連深圳這樣對土地收入依賴程度較低的城市,也紛紛下調了兩條地鐵的建設計畫,這是自願減少對基礎設施的依賴。
與此同時,我們很高興地在官方資料中發現,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以及健康和健康支出一直位居支出清單的首位。
其實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為什麼銀行發行了那麼多錢,為什麼只體現在家庭部門存款的增加上,原因是這些錢不能進入消費領域。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信心。
當前,我們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提高健康衛生支出,就是要讓人民放心,慢慢形成敢花錢敢消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