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蘋果的皇家工廠,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在不到乙個月的時間裡,先後兩次在印度增資110億和120億元,在當地建廠擴產。 除了富士康,在蘋果的首鏈體系中,和碩、緯創等晶圓代工廠也紛紛赴印度投資建廠,有的甚至直接選擇關閉國內工廠,整體遷往印度。
此前,很多人認為電子廠商去印度建廠,主要是轉移機器組裝的低端業務,借助印度廉價勞動力來降低勞動力成本;至於相對高階的半導體、研發和設計板塊,大概率會留在中國大陸,畢竟中印在製造水平上還有明顯的差距。 這種觀點一度佔據行業主流,也被用作印度製造暫時無法彎道超車的論據。
然而,事情正在以許多人沒有預料到的方式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包括蘋果和富士康,正在轉向印度更高階的製造類別。
富士康正在尋求在印度建立一家半導體工廠
一直以來,“晶圓代工巨頭”一直是富士康乃至台灣母公司鴻海集團最引人注目的標籤,然而,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此前曾說過,“富士康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僅僅是一家代工廠”,富士康這麼說,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在製造領域的強大實力。
為了實現總裁對未來的願景,富士康先後收購了日本夏普、美國洛茲敦汽車等知名公司,隨後他親自造車,一口氣發布了多款新能源汽車。
不久前,富士康高調表示將投資在印度建設半導體工廠,隨後印度電子和資訊科技部長也證實已收到富士康提交的投資申請。 訊息一出,就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廣泛熱議,甚至有外媒表示:富士康此舉證明其中低端和高階產業不會留在大陸。
作為富士康業務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富士康集團已經擁有了專門從事半導體業務的子集團業務集團,前任總經理現在是富士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
如今,富士康的台灣母公司鴻海集團已經宣布要進軍晶元封測領域,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富士康將晶元工廠設在印度卻頗為令人費解。
與電子組裝業務不同,晶元製造業務不太重視人工成本,相比之下,晶元製造更強調技術人員和勞動力素質的總和,即使台積電去美國建廠,也因缺乏足夠的高素質勞動力和技術人員而苦惱,不得不從台灣島派工程師到美國支援。
美國還是這樣,印度相關產業人才匱乏,更何況印度國內的電子組裝代工業務方興未艾,很難有足夠的熟練的半導體人才和勞動力,而且鑑於當地工人對加班的消極態度,當半導體工廠落地時, 富士康可能不得不承擔大量的培訓成本。
高低端完全抽真空?富士康已經下定決心
當然,對於擁有多年海外工廠投資經驗的富士康來說,其高層管理人員不可能不考慮印度投資的風險和機遇。 目前,許多電子製造企業對在印度建廠仍持很大保留態度,半導體行業的巨頭,如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都不願意在印度投資製造晶元。
事實上,富士康此前在中國大陸青島建設了28奈米晶元封測工廠,本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規模,直接擴大規模引入晶元製造能力,山東的投資環境和人才儲備可以完全支撐一家高良率晶圓晶元工廠的運營。 然而,在兩地之間,富士康最終選擇在印度開展新業務,在地面上建造一座高層建築。
再加上最近越來越多的富士康產能從中國和印度轉移,富士康似乎已經下定決心要加速從中國大陸撤出,無論是低端電子組裝業務還是高階半導體行業,富士康在印度都更受青睞。 不過,上次富士康選擇印度合作夥伴建合資晶元工廠,被印度拒絕了,這次富士康選擇單獨建廠,至於能否如願獲批,還有很大的未知數。
富士康的加速退出,必然會給很多內地員工帶來裁員,對他們來說,在這波產業移民浪潮中,不斷提公升自己的知識和工作技能,及早做好準備,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
如果您同意,請點贊,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技術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