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工作繁忙,工作遲到,每天加班已經司空見慣,導致很多父母被迫成為“週末父母”,即一周七天,只有在週末才能看到孩子可以和孩子相處,周一到周五都交給爺爺奶奶或爺爺奶奶。 在這種模式中,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其實有種種無奈,對老一輩也有種種期望和要求,他們之間的差異可能會造成兩代人對孩子教育的矛盾。
為了與自己和解,也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感悟,與大家分享。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要由您負責。 在很多情況下,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因為很少見到孩子,已經很想念和擔心,他們對自己的失職有一種內疚感。 所以,當你週末見到孩子時,如果發現孩子有壞習慣、壞話,即使身上有汙漬,衣服邋裡邋遢,脆弱的神經也會被觸動,熱血會無聲無息地噴湧而出,甚至會對老一輩人生氣。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反思,我是否也在向孩子投射憤怒和無能為力,同時指責老一輩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我認為一定有。 我們把本該承擔的教育責任推給了老一輩,我們沒有責怪他們做各種不好、不充分的工作,我們沒有這個權利,我們沒有理由。
其次,兩代人之間存在很大差距,我們不能以我們的標準來考驗老一代。 大多數普通人,尤其是70後、80後的父母,普遍學歷不高,都在60、70歲左右,體力、精力、腦力都不如年輕人。 再加上常說的“下一代親戚”,老一輩對孩子的愛比父母更強烈,不容易無界寵愛孩子。 所以,不要對有孩子的老一輩人抱有太大期望,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和不現實的。 對於有孩子的老一輩來說,我們不能說什麼嗎?沒有。
第三,友好溝通很重要。 雖然我們不能對老一輩的教育寄予太多太高的期望,但基本的底線原則是,合作的目的可以通過真誠的溝通來實現。 例如:寫完作業後玩電子產品30分鐘,保證每天喝一杯牛奶,早餐不吃肉餡包子,孩子學會在充足光線下看書等等,這些明確簡單的要求,以乖孩子為目標,真誠平和溝通,老一輩人要願意配合,做好工作。
第四,孩子是自己生的,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所以自己照顧孩子。 雖然賺錢很重要,但孩子只長大一次,沒有父母的陪伴和家庭教育,對乙個人的一生影響很大。 我們不能忽視乙個,我們仍然需要做出一些犧牲,但犧牲的不應該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