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一本幽默的中國喜劇演員吉公尺·歐陽(Jimmy Oyang)寫的書,書名很有意思:如何成為美國人。 從字面上看,語法沒有意義。 我開始覺得作者是故意要幽默的,乙個13歲的中國少年來到美國,只會說洋涇浜英語,要想表達“如何成為美國人”,就直接說如何成為美國人。 問乙個美國人,他說這種說法在語法上站不住腳,是白話,但可以作為書名。 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上了一堂英語課。
這本書的精髓反映在副標題上:讓父母失望的移民指南。
Jimmy O Yang,中文名歐陽萬成,2024年出生於香港,13歲隨父母移民美國。 2024年,在電視劇集《矽谷》中一舉成名,後來又在電影《瘋狂的亞洲億萬富翁》(又譯為《瘋狂的星星》)中成為知名華人演員。
他的成功始於單口喜劇。 單口喜劇通常被翻譯為“脫口秀”,但實際上與脫口秀並不相同。 它也被翻譯為“單口喜劇”,實際上是單口喜劇,乙個人講笑話並經常與觀眾互動。
像所有亞洲父母一樣,Jimmy Oyang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兒子成功,所以他們給他取名“Ouyang Wancheng”。 在香港,他是乙個典型的“中國孩子”,擅長數學、拉小提琴、打桌球。 為了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的父母移民到美國。
雖然他出生在乙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但他在美國的生活卻完全不典型。 他的母親是上海人,移民美國後,在上海找到工作,離開了美國,這給了他很大的刺激。 他發誓要獨立,要成為美國人,他的朋友圈裡到處都是西班牙人、中東人和黑人。 他衣著邋遢,頭髮很長,看起來一點也不像乙個乖巧的中國“好孩子”,他會說黑人英語,還學會了抽菸抽菸。 這為他獨立生存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使他迅速融入美國社會。
按照父親的意願,他去大學學習機械工程,但是他學得太多**,跟不上作業,於是他轉而學習經濟學,但他對單口相聲感興趣,晚上去各種小俱樂部和酒吧講笑話。 當我父親發現這件事時,他很生氣,認為他的兒子沒有做好他的工作。 父親通過人脈給他找了一家金融公司的習工作,他幹得不錯,老闆告訴父親,兒子畢業後會來這裡打工。 但他無法忍受整天坐在辦公室裡,當父親告訴他這個“好訊息”時,他讓父親失望了。 為了謀生,他在一家舊車經銷店打工,開過一輛優步,在**舞廳當過DJ,在***裡跑過花樣,在江湖上與人打交道,嚐過生活的苦澀,卻從未放棄過講笑話的追求。 他後來總結了自己當時的想法,那就是“我寧願讓父母失望幾年,也不願讓自己失望一輩子”。 他也有一句經典的總結,“就算撞到頭流血了,也不要後悔沒有試一試。 ”
這本書以幽默的方式講述了我是如何成長的,我如何平衡父母的期望和我的夢想,第二代新移民來到美國所面臨的文化、語言、身份和其他挑戰,我所經歷的掙扎、失望和痛苦,以及如何在不失去多元文化背景的情況下完全融入美國社會。
畢竟,生存是乙個現實,在美國,僅靠唱歌、畫畫和講笑話是很難生存的。 除了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乙個重要因素是機會。 吉公尺坦言,如果不是幾位導遊,如果不是《矽谷》的成功,他可能還在掙扎,但他不會後悔,會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成功的另乙個因素是人才。 吉公尺來到美國時13歲,根據語言學家的說法,13歲以後學習一門新語言,離不開擺脫母語的口音。 比如13歲從德國來到美國,成為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說話還帶著德國口音。 Jimmy會說粵語和上海話,但他說的英語沒有中國口音,這表明他有語言天賦,是他努力融入美國社會的結果。
這本書用詼諧的語言描述了吉公尺和他父親之間的關係。 他是乙個叛逆的少年,但他無法擺脫中國文化,非常尊重他的父親。 他還幫助他的父親在鏡頭前與他一起表演。 他非常成功,但他從未忘記父親對他的公開評論,“吉公尺不好笑”。 當他和父親一起走在荷里活的紅地毯上時,父親終於同意了兒子的選擇。 有一次,他帶父親去谷歌論壇,觀眾中有人問:“你父親還失望嗎? 他轉過身來問爸爸,你還在失望嗎? 爸爸的回答是,在谷歌找乙份工作。 爸爸骨子裡還是有些失望,認為“藝術家”不如醫生、教授、工程師光彩奪目。
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語言簡潔幽默,講述了乙個移民在自嘲和嘲諷中的成長過程。 吉公尺的成長過程並不堪稱典範,讀完這本書,任何乙個中國父母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走上吉公尺的道路。 但吉公尺的成長值得中國父母反思,追隨夢想是美國文化,孩子們追求自己的夢想,尤其是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成為藝術家、小學教師、汽車修理工、警察、士兵......家長們不應該失望。 在書中,吉公尺還精闢地指出,如果父母還抱著“養育孩子以防衰老”的中國傳統,他們當初就不應該來到美國。
他不是下層階級的聖人,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也陷入了陳詞濫調。 我兒子上大學前對歷史的興趣被他“糾正”了。 羞! 但我可以保證,如果你的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士兵,成為一名警察,在教堂傳道,在家經營一家**,並得到你的支援,我會給你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