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提出的“四個基層”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舉措。 站在時代發展的新起點,面對時代新課題,“四個基層”如何發揮作用?年輕幹部如何用好這件“傳家寶”?日前,在以“四個基層單位”為主題的採訪中,我們懷著這樣的想法走進福建,深入一線,尋找答案。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稱。 山上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和危險的小路。 在一些地方,汽車會轉好幾圈才能看到遠處的村莊和人們,而此時交通基礎設施已經有了顯著改善。 可見,35年前,下到基層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困難。
彼時,素有“閩東老九”之稱的寧德,還戴著“老少皆貧的邊島”的帽子。 在當地一些村莊,道路很難走,進村的“最後一公里”只能靠步行。 **當總書記擔任福建省寧德市委書記時,基層調研的第一站來到了寧德古田。 他非常看好古田食用菌產業,希望當地通過這個產業的發展,解決發展難題。 從此,這裡的食用菌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老百姓的生活也變得更加甜蜜。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希望養殖戶改善養殖條件,打破單一收入結構,初衷很好,但一開始群眾意願不高,自發動力不足。 地方幹部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關切,對症下藥“方”,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實踐證明,“下到基層”是開啟群眾心扉的關鍵。 **只有人民,經濟社會發展才能越來越好。
見面和不見面的感覺不一樣“,福州市台江區倉下新城社群主任告訴我們,無論技術多麼先進,想要了解社群居民的需求,還是要靠”腳”。 很多老年人不知道怎麼用手機,用微信和他們交流比見他們要好。 在一些老年人的心目中,社群工作者更像是自己的家人,有時與他們見面聊天的次數比與自己的孩子見面聊天的次數還要多。 隨著時間的流逝,幹部群眾的心越來越近。
35年來,“四個基層”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在採訪中,有年輕人表示,在踐行“四個基層”時,找到了正確的前進方向,更能理解為什麼職場的第一課應該在基層。
一位駐村的年輕幹部告訴我們,他上任後曾開過乙個玩笑,說他聽不懂村民的方言,“他們說的'土豆'其實是'花生'的意思。 為此,他在做統計工作時差點犯了乙個錯誤。 深入基層後,一些年輕幹部與村民同吃同住,幫助村民幹活,逐漸對農村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思考。
年輕幹部踐行“四個基層”,如何深入務實?在採訪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下”到基層來不是結果,更重要的是在觀察人民情況、聽取人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了解基層的現實問題,解決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 只有解決好老百姓的實際困難,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基層才不會成為一種形式。
一位領導幹部說:“下基層,不是到現場去聽你說,而是要看企業認不認,群眾認不認。 “在基層開展工作,要多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只講道理,不顧人情。 在白茶盛產的福鼎市,我們看到這裡的基層工作人員創新了“三白茶”平辦方式,將老百姓最熟悉的“喝茶”融入到群眾矛盾調解中,讓老百姓在喝茶的同時解開心結。
到了晉江,聽到當地人打個比喻:“晉江市長是生產隊的隊長。 琢磨細思,生動恰如其分。 晉江堅持發展實體經濟的初心,幾十年來一直努力奮鬥。 在晉江創業者心中,不怕去第乙個地方做事,也不怕找不到人,“企業有需要的時候,第乙個近在咫尺”。晉江最好的各級部門都會時不時地找創業者了解情況,有時候會想站在企業的前面。 在這種“魚水共生”的環境下,市場可以“爭光”。
從晉江的鞋服行業到福鼎的白茶行業,再到寧德的新能源行業,一路採訪後,我們感受到,“四個基層單位”不僅是增進黨群聯結、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作方式, 也是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只有深入一線了解企業發展難題,幫助企業解決痛點,企業才能輕裝上陣,心無旁騖求發展,敢於創新,才能實現產業公升級,經濟才能蓬勃發展。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寧迪**中國青年報社。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