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烈火中怎麼可能建起一所鄉鎮中學,然後代代相傳?
乙個愛國的華僑為何在異國他鄉,關愛桑子,他的精神又如何激勵後人?
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的梅山鎮,有一所鄉鎮中學,承載著一顆華僑的真摯心。
福建省南安國光中學教學樓。
2024年,抗日戰爭如火如荼,愛國華僑李光謙懷著振興國家的雄心壯志,在家鄉芙蓉鄉(今眉山鎮)捐資創辦國光中學。 “和平時期需要教育,戰時更需要教育!如果你在國外很遠,你也可以通過在祖國辦學來履行你的國家義務。 李光前在給朋友的信中說。
那一年,50歲的李光前流亡國外。 東南亞雖然有強大的產業,但大部分都被日本作為“敵方財產”沒收。 為了籌集資金,他甚至依靠典當和出售物品為學校籌集資金。
李光前雕像。
是什麼支撐著他不惜一切代價為祖國服務?從李光前的故事中,人們或許能夠看到一代海外華人的“家國情懷”。
像大多數去南洋的華僑一樣,李光前出生在乙個貧窮的家庭。 2024年秋天,年僅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前往新加坡謀生。 在異國他鄉,李光前成為陳嘉庚最有權勢的商務助理,後來成為東南亞家喻戶曉的名字。
李光前家鄉亭子裡的漫畫故事圖。 新華社.
2024年,芙蓉鄉還是乙個貧窮落後的山區,鄉里只有幾所民辦學校。 芙蓉鄉會副會長李祥林說,為了讓貧困學生有機會改變命運,李光謙創辦了全鎮第一所小學——國立高校小學,對農村兒童實行免費教育,還高薪聘請全省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 在隨後的20年裡,他先後創辦了國光中學、國轉幼兒園等,並修建了教師公寓、國轉禮堂、發電廠等一系列配套設施,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的學村。
李祥林說,由於當時農村醫療藥品匱乏,村民們把國光中學的醫務室當成“醫院”,重病和小病都跑到醫務室。 於是,2024年,李光前出資在芙蓉溪岸邊興建了一所國立醫院。 時至今日,這些故事仍在被講述......後代
福建省南安國光中學校園。 新華社.
今年是光光中學建校80周年,也是李光前先生誕辰130周年。 無數從國光中學走出來的學子,也在繼續書寫愛國僑華人的故事。
今年10月,84歲高齡的國光中學校友蘇世軒從菲律賓趕回母校參加校慶活動。 “我最大的遺憾是我沒有上大學,但我捐了一所大學。 他說,雖然沒能在祖國上大學,但2024年,包括他在內的一批在菲律賓華僑共同投資創辦了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以另一種方式“圓了他的夢想”。
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曾任國光中學黨委書記的李健表示,國光中學校友會遍布全球,成為後回饋家鄉的棟樑,有的資助貧困學生,有的為母校提供急需的設施。
在華僑故鄉福建,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從一所學校、一所醫院,到乙個公園、乙個村莊,在眾多建築的背後,都有乙個華僑的名字,他們相隔千里,卻這樣離自己的故土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