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情的方向是需要的,恐怕要從2024年的最後乙個限度開始。
2024年最後乙個交易日,市值3000億元的興業銀行在最後一秒被“風波拉扯”,被牢牢封存(下圖)。
這種交易行為確實震撼了市場。
在交易方面,IB交易了216億美元。 市值增長方面,興業銀行市值最後一刻增加300億元
以至於一些投資者嘆了口氣,上了廁所,然後回來了。
投資者也有乙個“驚喜”:年度收益的最後一分鐘“變成了利潤”。
有一段時間,有人猜測這個“限價”的“作者”:
是“大型央企”掃蕩**嗎?興業銀行或相關人士“增持”。公開和私募配售**在最後一刻提高年度業績還是烏龍手指?還是後續興業銀行乃至銀行板塊大有利,被業內人士“學”?其他原因?
這很難說。
而隨著上交所29日晚間公布的“初步”模糊資訊,2024年最後乙個限制的“內部”似乎正在逐漸顯現。
要分析是誰拉了這個板子,我們首先要觀察興業銀行每日限額的全過程。
說起來,這個限制是相當“魯莽”的。
統計資料顯示,12月29日,興業銀行當日收盤的集合競價出現異常波動,當日收盤股票成交價達到漲停(+9)。97%),而該股的漲幅僅為027%。
該股票在當天的最後一秒(即最終看漲期權拍賣)共交易了 133082 手,成交額為 216億美元。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單純依靠鉅額買單止損**的“交易行為”,僅從訂單策略的角度來看,交易方式相當“簡單”、“直接”——甚至“粗糙”。
在股票漲停的同時,A股市場剩餘的銀行股大部分同期波動不大。
此外,當日仍在交投的港**市場銀行板塊未有變動,相關銀行股持穩。
此外,元旦假期期間,興業銀行並無“隱性福利”。
以上情況基本可以證實,股票的**可以排除基本面因素。
此外,在漲停當晚,興業銀行發布了《關於股價波動的解釋》。
宣告稱:“興業銀行股價關注公司A股2024年12月29日漲停,股價大幅上漲。 經自查核實,公司經營狀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無重大變化,不存在應披露但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
相關公告,它不僅排除了銀行運營層面可能的資訊,還明確了公司“沒有任何應披露但尚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實際上也排除了併購、新業務啟動等潛在事件機會的可能性。
在上述案例中,銀行也不可能“自購”或“增加大股東持股”。
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歸因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
上述交易行為,二級市場“個人”的投機,這在交易所宣布後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仔細回顧上海證券交易所29日晚間的通知,可以發現,上海證券交易所表示:
經初步核實,是由於投資者申報交易金額大,與最新交易價格有明顯偏差所致。 上交所將對相關情況進行進一步深入核查,並根據核查結果採取相應措施。
以上情況揭示了幾個重要線索:
這種交易行為是乙個投資者(個人或機構)的個體行為,不存在多個投資者的“夢聯動”。 交易所確定,該投資者是“由偏離最新交易價格的大量交易申報引起的”。 這句話隱隱約約地凸顯了交易行為的“異常”特徵。 交易所將“對有關情況進行進一步深入核查,並根據核查結果採取相應措施”的表述,也暗示將在進一步調查後採取措施。 根據以上線索可以判斷,2024年最後乙個交易日IB的日漲停應為熟悉市場規則的專業機構或專業個人投資者的獨資行為。
這些投資者應該能夠排除具有“重要使命”的“國有機構”的可能性,這些機構有相對嚴格的合規要求,並且最近明確表示增持ETF是主要手段。
上述投資者也基本可以排除“公開”產品的可能性,這些產品有明確的交易合規要求,在最後一刻影響看漲期權競價的可能性較小。
此外,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對交易規則相當熟悉,這導致它選擇了可以快速拉起**下單的看漲競價階段。
然而,它顯然低估了監管部門的速度和態度,這種“專業與非專業”的表現,也讓外界幾乎鎖定了他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