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的冬天特別潮濕寒冷,青島國信糧食產業發展***糧食儲備管理中心鷹海水庫副主任王玉川走出辦公室,迎著大風吹拂著水蒸氣,他勒緊外套,戴上頭盔,開始了自己的檢查。
非夏季糧食收購期,庫區非常安靜,在園區散步時只能聽到北風吹過倉庫的呼嘯聲。 走進糧倉,麥子已經堆積如山,離地面六七公尺,像這樣的糧倉可以裝6000多噸小麥。 看著堆得整整齊齊的麥子,王玉川蹲下身子,隨手拿起麥粒,拿了一顆放進嘴裡咬了一口,然後把麥渣放進口袋裡,走到下乙個地方重複著咬麥子的動作。
捏一捏和咬一口用於檢測小麥的水分含量。 籽粒含水率是糧食貯藏過程中的重要監測指標,含水率過高會導致小麥發熱甚至發霉如果含水量太低,小麥會失去顏色、種子和食用品質。 將糧食含水率保持在合理範圍內,既是糧食安全儲存的關鍵,也是糧食保管人的一項重要任務。
雖然已經從糧食經理變成了糧區的主要負責人,也擁有了精準的檢測儀器,但王玉川卻沒有一有時間就繞著糧倉轉一圈,隨便抓麥粒的習。 “畢竟含水量測量機不能隨時攜帶,所以我可以自己檢查,我放心。 王玉川笑著說。 不依靠機器的自信,他只要咬牙切齒就能判斷出麥粒的含水率。
這是王玉川的特產之一。 用牙齒判斷的小麥含水量與儀器相差不超過02%。不可思議的精準度,在王玉川看來,只是熟能生巧的結果:“根本就沒有本事,每次檢查的時候,我抓一把麥子咬牙切齒,幾年後,我心裡就有了光譜。 ”
王玉川上來的時候還不是專家,他進入這個行業也是誤入歧途。 王玉川是高中體育系的學生。 在選擇專業之前,我從未接觸過糧油倉儲領域。 “一開始這個想法很簡單,”他承認。 我只想找乙個比較穩定,不用擔心找工作的專業。 當我第一次註冊時,確實花了一段時間來適應這個行業的節奏。 ”
王玉川,青島國信糧食產業發展儲備管理中心潁海庫區副主任。
因為以前是體育生,平日裡跑跳習習慣了,現在每天要守著一堆食物,一開始王玉川很無聊。 但隨著課程的進行,他逐漸發現了糧油儲藏的價值和興趣,開始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2024年,王玉川憑藉過硬的專業知識,代表山東參加第三屆全國糧食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獲得學生組金獎。 畢業後,他來到青島市第二糧庫擔任糧庫經理。
從校園到工作,王玉川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糧食上。 夏糧採購期間,每天運來幾十車小麥,王玉川經常和其他員工一起工作到晚上10點,夏倉熱得像蒸籠一樣,這裡是他所有糧食安全入庫前的“戰場”。 倉庫裡的麥子堆積如山,但每一粒在他眼裡都不一樣。 溫度、濕度、蟲害防治,每一項都需要王玉川仔細檢查。 “如果糧食的儲存過程出現異常,溫度就會波動,就像乙個生病發燒的人一樣。 這就要求我們運用各種方法,及時接近問題區域,解決不了問題。 管理員的工作方式類似於醫生,但不完全是醫生。 當問題發生時,醫生是治療,糧倉的管理是確保糧食在儲存過程中不出錯。 ”
所以,王玉川的工作少了驚心動魄的救援,多了日常的平凡守護。 因為平淡無奇,所以更需要注意每乙個細微的變化。 王玉川回憶說,他在做倉庫經理的時候,有一次發現倉庫裡乙個小麥測溫點的溫度在上公升。 雖然變化在正常範圍內,但他去檢視了一下,發現那個區域有早期的蟲害。 正是因為及時發現,問題才得到了妥善解決。
王玉川從事糧食工作十餘年。 通過總結工作經驗,多次對收糧流程進行創新優化,還申請了多項與減少儲糧損失相關的專利。 工作時間越長,肩上的責任就越大,王玉川對儲糧這個職業也有更多的看法:“以前我只想做好手頭的工作,但現在守了這麼多糧食,我似乎能看到從種植到成熟再到收穫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我對糧食和農民也有更深的感情。 當前,國家對糧食安全越來越重視,我感覺自己像乙個處於特殊位置的哨兵,能夠為人民保障糧食安全,是莫大的榮幸。 ”
安震,習大眾報紙和農村公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