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北京封號儀式上,共誕生了10位元帥、10位將軍和55位將軍。 元帥和將軍很多,但其實並沒有官方的排名,說白了,級別差不多。 不過,這也是讓人無法忍受的,人們總是喜歡從順序入手,給這些元帥和將軍排級。 其中,爭議最大的是蘇羽。
知道的人應該都知道,蕭可是其中一位將領,而且也是頒獎的第一名,所以人們恰如其分地給了他乙個稱號——“鎮將軍”。 按理說,這種稱呼,當蘇羽在十大將將的順序中排名第一時,也應該被稱為“鎮將軍”。 只是事實並非如此,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乙個人的存在。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蘇羽的個人資歷其實並不低,在南昌起義的時候,他是軍隊中的佼佼者。 抗日戰爭爆發後,蘇羽出任副司令員,後來在新四軍期間,蘇羽親自參加和指揮了衡山戰役和黃橋戰役,在這兩場戰役中為整個抗日局勢的穩定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然而,在那個時候,蘇羽的個人指揮能力並沒有得到更好的展示。 也是後來,當他逐漸掌握了更多的軍事力量,有了好的平台,他才越來越發現,這個人是軍事統帥。 比如著名的南坎、龍海、淮海等戰役,都是由蘇羽指揮的。 他的才華終於得到了認可。
據悉,**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蘇羽的指揮能力甚至給出了更高的評價——那就是淮海戰爭之所以能獲勝,無疑是蘇羽最大的功勞。
顯然,從個人資歷上來說,稱蘇羽為“鎮長”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但為什麼人們不給他這麼高的排名呢?
這都是因為張云義將軍的存在,就算蘇羽成為了解放軍總參謀長,面對張云義,他還是要恭敬地稱呼總參謀長。
首領二字一出,大家想必就能猜到,過去兩人的關係,是上下級的關係。 事實上,確實如此。 張雲逸也是乙個資歷很深的人,他很早就開始跟著孫先生了,他是最早的人之一。 然後,在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中,張雲逸已經是該師的參謀長。
不要小看這個職位,那時候的他還只是軍隊中的一名旅長。 可想而知,張雲逸在有能力的時候,已經比蘇羽領先了一大步。 然後,到了新四軍服役的時候,兩人就成了上級和下屬。 當時身為副司令的蘇羽,直接凌駕於張雲逸之上,首領的頭銜也在這個時候出現。
也正是因為首領的頭銜,哪怕蘇羽最後一步步上公升,倒掛了張雲逸的上司,他還是非常尊重張雲逸的。 當然,他所尊敬的,可能不是因為張雲逸是他以前的首領,更多的是因為這位首領過去資歷深厚,至少比起他的經驗,張云義應該排在他前面。
因此,即使在身居高位的他,他仍然謹慎行事,尊重過去的領導人和為戰鬥做出貢獻的英雄。 大概是因為他的演藝風格,後人給他這個稱號的時候,並沒有給他乙個“鎮將軍”。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他們排名如何並不重要,而是人們對他們的高度尊重。 真正讓我們值得探索和銘記的是老一輩留給我們後代的樸素風格和高貴品質。 只有了解他們背後的人物,記住他們的故事,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