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名叫小喬(化名)的大專畢業生在貴陽學爾寺教育培訓學院上崗第一天就遇到了問題,她發現自己的工資只有17元。 小喬在網上曬出了一張合同截圖,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合同內容為:“乙方為兼職員工,自願向甲方提供相關勞動......甲方每月向乙方支付人民幣17元(稅前)......對此,小喬說:“我是大學畢業生,正在找工作。 這個機構就是學爾斯教育,在貴陽有兩個校區,看起來都是這樣簽訂勞動合同的,但是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 按理說應該是每小時17元,和我們說的時候差不多。但是我簽合同的時候沒有注意,回到家後,我查了一下合同的內容,發現是17塊錢寫的,所以第二天就沒去。 因此,在簽訂合同之前,您應該仔細閱讀。 ”
這一事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和困惑。 一些人質疑這是否是合同錯誤,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有償工作。 也有人分析說,這是按小時計件的勞動合同,只有完成工作任務才能有報酬。
面對**關注,記者聯絡了學思教育客服進行核實。 客服表示,相關資訊已經反饋給貴陽機構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正在等待他們回覆。 當天下午,貴陽學爾斯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稱,情況屬實,雙方確實在談每小時17元的獎勵。 合同中的17美元是由筆誤造成的虛假陳述。 最終,雙方沒有簽訂合同。
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勞動合同的關注和思考。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合同的重要性,特別是需要在簽訂合同之前仔細閱讀合同,以免出現類似的誤解和糾紛。 同時,也要加強對合同法律約束力的認識,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其次,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境的思考。 作為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面臨著就業壓力和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 在求職過程中,他們需要提高警惕,提高法律意識和就業能力,防止類似的就業陷阱。
此外,這一事件也凸顯了教育培訓行業存在的問題。 學思教育雖然是知名機構,但其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存在重大錯誤,引發了質疑和不滿。 教育培訓機構應更加關注員工權益,建立明確的合同制度,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生。
總體來看,小喬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勞動合同、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境、教育培訓行業的關注。 要加強勞動法宣傳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養和就業能力,同時呼籲相關機構完善管理和規範,為員工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工作環境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