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腸是吸收營養的主要部分,一般認為糖、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產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中被吸收。 離子(鈣、鐵、氯化物等)也在小腸前部被吸收,膽鹽和維生素B12在迴腸中被積極吸收。
腸道中鐵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腸。
2.促進胃液分泌的激素是胃泌素。 胃泌素又稱胃泌素,是一種可以在人體內發現的激素,由胃竇、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的G細胞產生,其主要作用是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3.細菌的毒力因子是指構成細菌毒力的細菌成分或分泌產物,主要包括與細菌侵襲有關的毒力因子和毒素。 其中毒素分為內毒素和外毒素,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裂解產生的脂多醣外毒素是革蘭氏陽性菌和少數革蘭氏陰性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到體內的有毒物質,經甲醛處理產生類毒素,可刺激機體產生抗毒素,抗毒素具有中和游離外毒素的作用。 粘附素是具有粘附的細菌結構成分的總稱,通常是細菌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結構成分,如革蘭氏陰性菌的菌絲、外膜蛋白、革蘭氏陽性菌的脂磷壁酸等。
4.乙型腦炎病毒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科,基因組為單鏈陽性RNA,病毒感染種豬時會引起生殖障礙。
5.豬假狂犬病是由假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 臨床體徵:新生仔豬感染後體溫公升高,呼吸困難,繼發神經系統症狀,打圈運動,肢體卒中樣運動或死前抽搐,疲憊死亡,仔豬15日齡前死亡率可高達100%。
懷孕母豬感染後出現咳嗽和發燒,隨後出現流產、死產、木乃伊化等生殖障礙,以死產為主。 後備母豬和空母豬不發情。 死母豬腎臟有針尖大小的出血斑點,腦膜充血、出血和水腫,肝臟和脾臟有散在的灰白色壞死斑點。
育肥豬感染後症狀較輕,表現為發熱、咳嗽、便秘。 大多數豬會出現呼吸道症狀。 其他動物感染了瘙癢和神經系統症狀,最終以死亡告終。
6.豬圓環病毒病引起母豬斷奶失敗症候群、豬皮炎和腎病症候群及生殖障礙。 全身淋巴結,尤其是腹股溝、縱隔、肺門和腸繫膜以及下頜下淋巴結,明顯腫大。 腎臟腫脹,呈灰白色,出血發生在皮質和髓質的交界處。 瀰漫性間歇性肺炎。 預防和控制本病的關鍵措施是接種疫苗,母豬在繁殖前1個月接種2次,2-3週齡仔豬接種1-2次,每次間隔3周,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育肥豬,6週齡,呼吸困難,痢疾,貧血,黃疸,消瘦,腹股溝淋巴結明顯腫大。 屍檢時,全身淋巴結腫大,腎臟腫大,皮質和髓質交界處出血,肺呈橡膠狀。 如果仔豬受到母體免疫保護,則母豬的接種時間為交配前1個月。
7.母豬3歲,**與黏膜發黃、血尿、流產、窩產弱、死胎,診斷為共患病,人與人畜共患(共)患病均包括肺結核、炭疽、日本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 其中,鉤端螺旋體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病引起的一種重要而複雜的人畜共患自然傳染病。 臨床表現為發熱、黃疸、血紅蛋白尿、出血素質、流產、**及黏膜壞死、水腫等。
8.腎病與急性腎炎的主要鑑別症狀是血尿。
9.牲畜腦膜腦炎的最佳原理是抗菌消炎,降低顱內壓。
10.當動物腦膜腦炎出現躁狂症時,首選首選藥物為氨溴化物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