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盟人工智慧法案達成協議(主題)。
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支援必要的法規(副專題)。
近日,經過36個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來自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和27個成員國的談判代表就《歐盟人工智慧法案》達成協議。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稱該協議是“歷史性時刻”,並表示它將“將歐洲價值觀帶入乙個新時代”。
這項協議是“來之不易的”。
大約乙個月前,德意志聯邦**發布了乙份關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達成的人工智慧監管的聯合檔案。 根據該檔案,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支援通過行為準則對所謂的基於人工智慧的模型進行“強制性自我監管”,但他們反對“未經測試的指導方針”。 該檔案總體上支援對人工智慧進行必要的監管,但強調監管只能用於監管人工智慧的使用,而不是技術本身。
顯然,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聯盟意味著,在《人工智慧法案》即將最終實施之際,歐盟內部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由於三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優勢有限,無法單獨支撐歐盟在這一領域的“雄心壯志”,因此三國希望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搶占先導地位。
對此,德國數位化和交通部長Volker Wiesing表示,他很高興與法國達成協議,法國只計畫規範人工智慧的應用。 “如果我們想在世界頂級的人工智慧競賽中有所作為,我們需要規範人工智慧的應用,而不是技術。 ”
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弗蘭齊斯卡·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表示,抓住機遇和限制風險非常重要。 “我們已經制定了一項提案,該提案將確保在尚未確定的技術和法律領域的兩個目標之間取得平衡。 ”
歐盟的《人工智慧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人工智慧領域的法律。 今年6月在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的《人工智慧法案》授權草案目前正處於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和歐盟成員國之間的“三方談判”階段,原計畫於今年年底通過。
據了解,此前三方談判的核心分歧是基本模式的監管,但各方一段時間未能就解決方案達成共識,導致《人工智慧法案》的實施面臨較大壓力。
據**了解,三方談判於10月24日就分級監管模式達成初步共識,但德國、法國、義大利等至少5個成員國改變立場,提出不對基礎模式進行監管; 10月30日,德國、法國、義大利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高層會議,決定加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 11月19日,德國、法國、義大利散發乙份非正式檔案,再次改變監管立場,提出使用示範卡對基本示範進行監管。
然而,在12月6日三邊談判開始前不久,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率先在人工智慧監管方面聯合起來,似乎在與歐盟作對。
三國發布的聯合檔案明確指出,人工智慧的本質風險在於應用,而不是技術本身,因此“反對基本模型的兩層分層方法”。
“兩級方法”是指《人工智慧法案》,該法案將人工智慧系統劃分為不同的風險組,並施加了不同的合規義務。 某些義務僅適用於具有更多計算能力的更大、更通用的模型,從而產生兩層規則集。 在檔案中,這三個國家明確要求放棄基本模型的這套規則。
它還呼籲作出自願承諾,並拖延制定制裁。 三國一致認為,人工智慧提供者應做出具有約束力的自願承諾,而不是在一開始就實施任何制裁。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聯合檔案與歐盟《人工智慧法案》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監管以及誰來監管基礎模型上,而這三個國家此次發布檔案是為了放鬆對基礎模型的監管,“放寬”相關應用開發者。
今年以來,德國、法國等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初創企業發展迅速。 10 月,法國初創公司 Mistral AI 發布了其首個大型語言模型 Mistral 7B,據說該模型的效能優於 Meta 的 LLAMA 2 模型,消耗的算力更少,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一顆冉冉公升起的新星。 與此同時,德國人工智慧領導者 Aleph Alpha GmbH 在 11 月宣布,它已在 B 輪融資中籌集了超過 5 億美元的總投資,該公司表示這將鞏固其作為歐洲領先的生成式 AI 應用程式提供商的地位。
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現已將人工智慧的發展納入其國家戰略。 今年6月,法國**馬克龍宣布將推動法國成為歐洲人工智慧中心,撥款5億歐元發展人工智慧。 在採訪中,Wiesing將德國定位為“進入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最高梯隊的競爭者”,展現了其發展雄心。
有分析認為,德法意三國此次發表的聯合檔案“抱團取暖”,但推動三方談判更多地考慮三國的想法和關切,客觀上加速了歐盟協議的締結。 歐盟談判代表曾表示,最新規則限制了人工智慧在歐洲的使用,但這不會損害行業的創新,也不會損害人工智慧技術在歐洲的未來發展前景。
12月8日,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達成協議,通過全球首個人工智慧領域綜合法規,標誌著其立法程序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美國國會沒有就人工智慧監管採取任何有意義的行動的情況下,歐盟法案將為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定下監管基調。 (陳希萌)。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