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人民網。
記者陳斌攝影報道。
國家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在修復破損的古書葉。
在北京舉行的首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週上,天津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在示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裝裱修復技藝(天津古籍修復技藝)。
在首都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在對古籍的葉子進行清洗和脫酸。
在山西省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專家劉建明(右二)向山西省圖書館首期古籍修復培訓班學員講解古籍修復技術。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觀眾們在“同心護寶,凝聚力量續篇——'位元組跳動古籍保護特別成就**'成果展”前駐足。
在國家版館**總館,工作人員正在清點《四庫全書》大**影印本原件。
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在將古籍數位化。
國版展館**主廳,工作人員視察雕刻倉庫。
在安徽省靖縣三溪堂線裝飾文化園,工人們在棗堂《詹姆士王四藏全書》原版大影印本生產線上忙碌。
古籍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深厚智慧,是國家和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石和精神寄託。 推進古籍保護與傳承,既能儲存歷史記憶,延續中華文化脈絡,又能將古籍精華為當下所用,對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多年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持續開展,成果豐碩:依託12個“國家古籍修復中心”,修復古籍總數超過385萬頁;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寧波天一閣博物館等機構的古籍修復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專案名錄國家圖書館建設的“中國古籍資源庫”平台,已發布10餘個古籍及特色館藏數字資源30000件(件),實現免登入閱讀,聯合39家古籍藏書單位**開放共享2餘種古籍數字資源80000件(件),極大地滿足了大眾對古籍資源的使用需求。
盛世秀文. 在北京大學,剛剛完成中國“儒家文集”專案“精華版”編纂出版的學者們,開始了他們工作的新階段在山東大學,“全球華人民族計畫”團隊的成員們相互聯絡,讓古籍“回家”。在安徽省靖縣三溪堂線裝飾文化園,工人們在古籍重印生產線上忙碌;在山西省圖書館,來自國家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專家劉建明正在為該省首期古籍修復培訓班的學員講解古籍修復技巧在內蒙古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在將古籍數位化......
通過修復、再版和數位化,古籍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人物** 2023 年 12 月 20 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