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最近推出了一項大膽的改革,旨在促進重點群體的創業精神,緩解國家財政壓力,激發經濟活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江蘇省鼓勵公職人員離職創業,並保留三年人事關係和相應權益。 這意味著公職人員可以下海做生意,而不必擔心失去工作和福利。
公務員出海並不是乙個新話題,早在十幾年前,就有大量的公務員出海,所以十幾年過去了,這些出海的公務員到底是怎麼回事。
案例一:某技術帶頭人成為某外企技術顧問,年薪100萬。
華姐是一家食品監管相關單位的副組長,因為她從基層努力工作,所以對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技術非常熟悉,尤其是與食品安全風險相關的專業知識。 使用中的。
經過二三十年的督導相關工作,華姐姐漸漸覺得自己無力改變大環境,而且因為家在農村,家裡長子,微薄的工資在生活壓力面前無能為力。
在工作中,華姐經常接觸食品公司,尤其是大型企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企業老闆邀請華姐到公司工作,並提出年薪一百萬,主要工作是擔任企業的政策法規顧問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顧問。 華姐姐很快接受了邀請,成為了公司的一員。 雖然他已經離開了單位,改變了身份,但由於技術能力過硬,他仍然在行業內占有一席之地,很多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都有華姐的平台,公司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十幾年過去了,由於華姐的勤奮,他不僅在公司裡蒸蒸日上,還保持著行業大姐的地位,年薪達數百萬元。
案例二:出海創業負債累累。
小張畢業,通過公考,在一家海關工作,幾年過去了,成為三級主任辦事員。 但一成不變的工作狀態,讓小張越來越不願意接受現狀。 而眼看進出口貨物生意好像蒸蒸日上,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小張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6年,終於下定決心辭職出海。
出海後,我和朋友做外貿,主要產品是進口酒類、母嬰用品。 他來來輾轉折了兩年,只憑自己的海關經驗,最後失敗了。 我在那家公司裡損失了40多萬元,畢業後我所有的積蓄都輸光了。 不情願的他開始了第二筆生意,和表弟在大學對面開了一家餐館、一家壽司店和一家小酒吧。 還是沒有經驗的小店經營不好,不斷虧損,生存了三個月後,終於倒閉了。 小張終於低頭面對現實,以為還是體制裡的工作,於是趁著還不到35歲的時間,收拾好心情,開始了公考之路。
案例3:法官成為律師,被乞求。
小玲上大學四年了,除了公務員考試,她沒有心煩意亂。畢業後,他在縣法院擔任書記員。 但即使是文員,當時的考試申請比例也非常誇張,上百人競爭,最後只錄取了乙個,當時的就業形勢已經非常嚴峻。 書記員的工作沒有確立,於是他繼續參加考試,時隔兩年,他終於一度考上了某地方法院的法官助理,當時有200多人競相爭奪乙個職位。 肖玲的日常工作,法官負責審理案件,肖玲負責閱卷、閱卷、寫判決書、通知工作。 但是基層法院的案子太多了,我在做流水線工作。 其實說到小玲,定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她只負責辦理程式,敲錘子,量刑沒有太大問題,這讓她感覺自己像一台機器。 即便如此,很多律師還是會聯絡小玲了解案件情況,諮詢案件問題。 這讓小玲第一次覺得自己很重要。
但當小玲選擇學習法律,進入法庭時,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第二想到的是追求法律的公平正義。 後來,我發現現實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正是因為這種感覺,她選擇了離職。
辭職後,有律師聽說她要辭職,邀請他們到他的律所工作,但小玲後來沒有去,去了另乙個老同事辭職的律所。
當你在體制內做事時,你不會覺得這是你自己的事,不管你做了多少案子,做了多少工作,你還是能拿到那一點點薪水。 但是當了律師之後,我工作很多,賺了很多錢,我覺得這些案子都是我自己的事,說白了,這是我的工作,客戶就是我的衣食。 小玲也從“從不要求人,到天天求人做事”的轉變。 小玲辭職當律師後,有時(仍然)感到無能為力。 十幾年過去了,小玲依舊勤兢業業,雖然律師的工資比以前公務員高出1-2倍,但工作量卻是以前的10多倍。
俗話說,更多的技能並不緊迫。 制度內的公務員只有兢兢業業、磨練本領,才能隨時立於不敗之地。 有的公務員表示後悔出來晚了,也有人說“現在辭職的都是大神”,“我膽子大了一點”。 關鍵是要分清楚,那些是平台給的,那些是靠自己的能力獲得的。
100 幫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