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北京和河北廊坊國貿中心乘坐817路長途公交車,尤其是在高峰時段,為了趕上早點的火車,又能坐在更舒服的座位上,雖然這趟火車要十多分鐘才能送一趟,但北京電視台下面的發車地點總是排著長隊, 畢竟路確實有點遠,早點回家總是件好事。
過了很久,我發現了乙個很特別的現象:有時候你上車很早,但總會有晚一點的火車在超車的路上,這時候你會看到後面上車的人和你同時到達目的地,你會很沮喪, 甚至提前到達。
仔細想想就會明白,跨省公交的路程這麼長,途中有幾十個站點,再加上複雜多變的交通狀況,實在說不准哪乙個先到。
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我們現在都是從黃河移民到乙個新村子,黃河邊有很多父母那一代的親戚朋友交朋友的老村落,黃河沿岸也有很多老村落,到了過年假期, 他們要去那裡去親戚家,在那個年代,交通沒有現在這麼方便,雖然路不算太遠,有幾十公里,但是他們都是自行車,所以,往往是同乙個村子裡的一大群人一起騎自行車, 而到了地方,他們就去找親戚,吃過午飯,然後約好在某個路口見面,幾個人一邊聊天一邊騎車回新村。
那年春節,爸爸有事,就讓我和別人一起騎車去老村探親,回來的路上,村里有一輛大車,也是家用車,就是那種跑交通的車, 而且一般把自行車放在車後座,很多人都得坐在後排。
在親戚家耽擱了很久,出來的時候,因為要去別的村子接人,車子已經開走了,我乙個人騎著自行車回家,騎得渾身舒服的時候,就聽到身後汽車的喇叭聲, 車上停滿了車子,車子跟在我身後,司機揮手讓我停在路邊,我揮了揮手讓他走,省得我只好把自行車抬上去,車子坐在後面很不舒服。
我一路騎車回家,喝了水,正要去朋友家呆一會兒,走出門,就看到同一條巷子裡有幾個人剛落車推著自行車回家,看到我,就和我一樣奇怪: 為什麼我比他們先到達?
想想看,應該是他們四面八方接人,而那時候有些路況並不適合開大車。
似乎有時候,一些所謂的先天優勢也會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桎梏。
近年來,**或培訓機構在起跑線上為勝利而做出的渲染,以至於很多家長無視孩子的喜好,千方百計安排各種培訓課程,毫無意義的“內捲化”成為主流。 還有各種選秀節目,那些看似明顯被包裝的“天才小子”,這種以幼苗為動力的教育,讓人感覺有些功利。
看看這幾年曾經的天才少年,有多少成年後進入社會,甚至沉淪到人間,和他們相比,我們還是希望看到更多那種久而久之積累,一步步贏,甚至成為大器晚成的人才。
曾國藩說:天是嫉妒,天是嫉妒,天是嫉妒。凡事提倡簡樸謙虛。
任何事情,或者時機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