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拋售美債,連續7個月創下紀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金額已達975億美元,而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餘額僅為7696億美元,遠低於2024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然而,在現實中,中國連續的拋售可能比這大得多。
回顧今年2月之前的情況,中國經歷了7個月的拋售,但3月份持股量有所增加。 這種增長不是實際的,而是由於當時美國債務的異常。 當時,美國地區性銀行破產,引發金融恐慌,許多投資者轉而購買美國債券,導致它們在短期內顯著增加。 因此,有理由懷疑中國在過去15個月裡一直欠著美國債。 去年年中,雖然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數量連續兩個月略有增加,但這很可能是由於美國債券的小幅增持。 根據對美國債務**變化的觀察,我們推測中國的美債**可能已經存在了兩年多。
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持股量意外增加。 日本目前持有1,098個2億美元的美國債務比上月增加了118億美元。 上個月,日本償還了超過200億美元的美國債務,但本月又意外地增加了118億美元。 難道日本對之前的拋售感到後悔嗎?
今年以來,日本美債持有量經歷了多次增減,且一直在波動,很難找到明確的趨勢。 例如,日本的持股量在3月份大幅增加,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繼續增加**,直到5月才再次增加。 隨後的三個月從6月到8月出現了拋售,直到9月才再次出現。 這種來來回回可能反映了日本的猶豫不決。一方面,出於不想得罪美國的考慮,日本選擇繼續購買美債另一方面,由於日元匯率的持續存在,美國債券不得不波動。
對於中國來說,無論其他國家如何運作,我們的戰略始終是明確的。 在過去的12個月裡,我們不僅繼續賣出美國國債,還增持了美國國債**。 這是我們邁出的一步,也是我們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戰略。
從本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國在繼續**美債,而日本的持股波動性在增加或減少,反映了兩國在應對國際經濟形勢方面的不同策略。 中國傾向於轉向**等其他資產,以減少對美國經濟的依賴,而日本則猶豫不決,一方面害怕得罪美國,另一方面又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無法採取堅定的行動。
作為一名編輯,我深知國際經濟形勢對各國的影響的重要性。 中國增債增持戰略是對當前形勢的積極回應,也體現了中國經濟實力和風險敏感度的提公升。 通過美國債券和增持,中國減少了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的依賴,同時也增加了自身的金融安全儲備。
但筆者認為,在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拋售美債、增持等簡單策略,而是著眼於提公升國內經濟實力,促進產業結構公升級和科技創新,從而實現真正的經濟獨立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我們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具備更高的風險應對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保持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