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浪尖的東方精選又出來了。 據**報道,東方甄選近日推出“元破價書特賣”活動,為APP會員準備了5000本象徵性美元**的圖書。 不少出版業人士紛紛破防,對這一舉動表示不滿,認為如此廉價的圖書銷售,將進一步損害出版業,加劇出版流量侵權,使圖書出版陷入超低價競爭的惡性泥潭。
有出版界人士直接罵俞敏洪,說他是打著文化產業的旗號做害文化的工作,從而揭露俞敏鴻和東方選的“虛偽”。 一些看似掌握渠道資訊的人推測,“一元圖書銷售”極有可能是民營書企的計謀,他們很容易拿出5000本滯銷或缺貨的書。 從目前的**反應來看,這個營銷計畫的成敗佔了百分之五十——成功在於它鬧得沸沸揚揚,讓很多人關注它;失敗的,是對出版業的同樣仇恨,似乎想和於敏紅劃清界限。
如果只看出版業與直播業的撕裂,“破價圖書銷售”活動之爭的核心,還是出版公司在流量為王的銷售端失去渠道控制權、失去議價能力的哀嘆。 那些立志做好與東方分享利潤的大型出版社或民營圖書公司,很難選擇這些超級渠道。 電商平台對出版業的“反殺”,成為後者揮之不去的噩夢。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電子商務已經讓出版業脫魔,渠道為王,選題為王,出版社可以靠控制圖書發行量來彌補虧損而不賺錢的時代早已結束。 在圖書銷售渠道從線下實體書店向線上電商轉變的關鍵時刻,出版社未能跟上步伐,而當流量營銷控制盈利模式的時期到來時,出版業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說實話,把出版社日漸衰落的憤怒灑在於敏紅身上,噴灑東方甄選的憤怒,用近乎被詛咒的話語發洩出版界的情緒,並不一定是公平的。 至少,如果一本書能以一美元的價格賣出5000本,並且買家可以閱讀它,那就太好了。 現實情況是,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電子書開始流行,積極購買紙質書的讀者就更少了。 另一方面,以現在的圖書**,即使出版商以標價的6%甚至4%的折扣將圖書賣給書店,讀者最終得到的實體書還是很貴的。 讀書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當出版業做得好的時候,他們不一定會為讀者著想。 俞敏紅是“破價圖書銷售”運動的棋子,如果出版社除了咆哮之外,還能多考慮讀者的利益,那可不是一件值得討伐的事情。
著力圖書出版,構建文化生態,說起來很重要,但做起來很難。 實體書店掙扎求生,成了賣咖啡和文創產品的地方,也沒看到開書店的人抱怨太多。 出版界人士用“糧食便宜,傷農民”的比喻來拿俞敏洪的低價賣書作比較,有點虛偽。 在失去渠道控制權的前提下,出版商應該努力做出真正好書,而不是擔心過去的壟斷紅利。 當然,對於東方甄選的這些電商平台,出版公司批評他們沉迷於流量營銷,批評他們感情失落,這不太可能觸動俞敏紅這樣的老闆。 再者,一本能賣到1塊錢的書,不一定是好書,真正愛讀書的人有自己的選擇,剛好需要的閱讀需求依然存在。 一家有真情實感的出版社,專注於出版好書,這總比對於敏紅生氣要好。
如果我們真的要談乙個健康的文化生態,讀者讀好書比買得起更重要,而在能讀的書中,一元的噱頭只佔很小的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與其責怪于敏紅低價賣劣質書吸引讀者,不如自己製作好書,讓讀者找書。 虐待不是一場戰鬥,從事出版的人應該明白這一點。 100 幫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