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訊息,當地時間12月13日,根據ITIF發布的乙份報告,近年來,中國在戰略性產業方面的努力和投資得到了回報。特別是中國在計算機電子產品、化學品、機械裝置、汽車、基本金屬、金屬製品和電氣裝置七大領域的市場份額正在擴大。 截至2024年的資料,在ITIF列出的10個戰略性產業中,中國處於領先地位,而美國僅在其餘三個領域具有優勢
但即使在這三個行業,中國也有望超過美國,而美國現在是優先發展領域。 中國正在發展一系列戰略技術和產業,美國和整個西方的主導地位可能不可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乙個一直批評中國科技創新政策的保守智庫,這表明中國工業崛起的現實已經到了美國人無法忽視的地步。
圖為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
具體而言,美國在製藥、IT和資訊科技服務以及其他交通運輸三大領域仍是世界領先的生產國,但中國現在已經將生物製藥和人工智慧作為發展的重點產業。 該報告還強調了中國電動汽車的巨大投資回報,僅在 2020 年就產生了 24% 的回報3、明顯高於美國、德國和日本。 根據麥肯錫今年年初發布的乙份報告,中國佔全球電動汽車產量的43%,而德國和日本分別生產23輛和17輛。
事實上,美國智庫的這份報告仍然使用過去的舊資料,而現在的差距更大根據 2023 年前 10 個月的資料**,中國今年生產了全球約 65% 的電動汽車。而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之所以領先,並不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低,而是因為它掌握了許多關鍵技術,甚至是製造電動汽車的原材料。
今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美國在“其他運輸”類別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特別是在航空航天製造業方面。 美國佔全球空中交通量的34%5、而中國受益於高鐵和航運的擴張,其次是美國,為151%。例如,美國在民用客機的製造和太空發射方面仍然遠遠領先於中國,因為美國擁有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這大大提高了發射效率,降低了發射成本。 但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也在快速發展,在此前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展出了新型可重複使用的重型火箭,相信未來航天發射次數趕上美國後,在承載重量上也將超過美國。
圖為美國可重複使用的獵鷹系列重型運載火箭)。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這些行業在2024年全球創造了超過10萬億美元的收入,而中國已經主導了大多數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行業,按絕對值計算,產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 按經濟規模計算中國在這十大產業中的產值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7%,而美國則比平均水平低13%。不僅在美國,而且在整個G7集團中,市場份額都在迅速下降。
圖為美國智庫公布的統計資料)。
多年的去工業化使美國經濟從現實轉向虛擬,這甚至影響了美國的軍事工業。 目前,美國正在各個行業打壓中國,並試圖實現再工業化。 但目前的局面很難扭轉,比如勞動力成本上公升和長期保護政策,這將削弱美國公司的競爭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再表示不會遏制中國的發展,但說一套做一套,各種打壓中國工業的政策仍在出台。
總體來看,隨著產業公升級,中國主導的產業會越來越多,儘管美國不斷封鎖和遏制中國,試圖恢復其工業產能,但面對各種問題,美國製造業的下滑趨勢是難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