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者是這樣寫的:
我家在地級市,我和丈夫退休前都有穩定的工作。 兒子趕上了計畫生育,自然是獨生子。 兒子長大後,我和丈夫對很多父母都抱有同樣的期望:只要兒子在習做得好,其餘的缺點都可以忽略不計。 兒子很有競爭力:碩士畢業後,他留在了上學的城市,有了乙份穩定的工作。 隨後,我和丈夫拿出所有的積蓄,在兒子工作的城市抵押了一套房子。 第二年,兒子打工後,他找到了乙個和他學歷相似、家庭背景相似的女人,開始了新的家庭。
本來我以為兒子結婚後,我和老公就能過上比較平靜的生活,但其實並非如此。 在那之後的幾年裡,我和丈夫承擔起了照顧孫子孫女的責任。 關鍵是孫子上幼兒園後,兒子生了第二個孩子,然後孫女和我們一起生活了很多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和丈夫都有類似的願望,想和兒子住在一起。 當我和兒子討論這個問題時,我能感覺到他不想和我們住在同乙個屋簷下。 兒子的煩惱和煩惱主要包括:1)他們的房子有點小,無法居住;2)關心婆媳關係。
因為我和老公真的老了,很想和兒子住在一起,所以我們把老房子賣掉了,把錢給了兒子,讓他換個大房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自然不好意思拒絕我和老公再走到他們這邊。
現在的情況是,我和兒媳婦相處得很好,因為我月薪8000元,每天給兒媳婦100塊錢的“零花錢”,這讓兒媳婦看著錢的面孔,對我和老公的態度更加正確。 在這件事上,我老公和我意見不一:希望我們能把錢存起來,等我們死了,我們一下子把所有的積蓄都給兒子和兒媳婦,但我不這麼認為。 我想,只有讓兒子和兒媳婦天天盼望,才能真正起到他們對我們的尊重和孝順的效果。 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決定。
木子麗感情**:
對於六七十歲的老人來說,他們可能經歷了乙個相對貧窮的童年,這導致他們即使手頭有錢,也堅持節儉的生活方式。 他們通常認為節省下來的錢將用於孩子生活中的緊急情況。 其實很多孩子在買房結婚的時候,已經從父母那裡賺了很多錢,孩子基本上至少是父母帶上幼兒園的。 即使父母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了無私和偉大,孩子在老了的時候也很難給父母最少的陪伴。 這個時候,孩子心裡甚至會有這樣自私的**算計:就算對父母不好,父母攢下來的錢遲早會流進自己的口袋。
對於六七十歲的老人來說,要想讓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孝順,就需要讓孩子時不時地在經濟層面看到恩惠,但又不能用力過猛。 當然,如果六七十歲的老人屬於乙個多孩子的家庭,在幫助孩子的層面上,他們應該盡力平和,而不是抱著更傾向於支援他們相對寒酸生活的孩子。 一旦父母在幫助孩子的層面上不公平,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從而導致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被孩子抱怨的效果也會導致孝道層面的不快樂。 或者,在幫助孩子的層面上,這可能是不公平的:誰更孝順,誰就會幫助他更多。
為此,父母和孩子在相處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
1)一次給孩子幾十萬塊錢,遠不如每個月或每天給孩子乙個恩惠,比如工資。因為一次給幾十萬個孩子,可能會讓你的孩子感到一陣子的涼意,給你短暫的款待,如果能讓你的孩子嚐到好處,可以是持續的、長期的,或者會換來你的孩子長期孝順你。
2)人年紀大了,搬家確實會有不便,或者做事需要子女的幫助,以至於很多老人最終會選擇和孩子住在同一屋簷下,尤其是在配偶去世後。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要堅持乙個原則:不要把孩子夫妻的感情混為一談,閉嘴,裝聾作響,否則會收穫意想不到的結果。
3)沒必要經常在孩子面前感嘆自己生活不輕鬆,也沒必要在孩子面前頻繁要求功勞。在不必為衣食發愁的情況下,應該在孩子面前多說一些快樂的事情,尤其是當孩子更擔心工作上的事情時,不要和孩子一起嘆氣,而是要給孩子充分的安慰和鼓勵。
4)當孩子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爭吵時,沒有必要參與其中,尤其是沒有強有力的短期保護。畢竟,夫妻關係在吵架後會很快和解。 但你的行為可能會讓你的兒媳婦或女婿恨你一輩子。 如果逃不掉孩子吵架的現場,就應該站在兒媳婦或者女婿的角度去幫忙,畢竟事後兒女不會對你懷恨在心。
顯然,你是乙個情商很高的老人,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你的兒子和兒媳婦開心,特別是如果你的兒媳婦開心,你就可以成為這個家庭中受歡迎的人。 其實你每天給兒媳婦100塊零花錢,乙個月3000塊錢,關鍵是這筆錢,就算你沒有給兒媳婦長期流錢,以後也會流到她的口袋裡。 關鍵是,當婆媳關係相處融洽時,你的兒子不會被夾在中間。 由此可見,對於人們來說,能夠實現經濟獨立,並在孩子老了時定期給予物質獎勵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女性選擇進入勞動力市場,這意味著她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家裡。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公婆有退休工資,能幫他們承擔做飯、打掃房子、照顧孩子的重擔,就更願意和公婆住在同一屋簷下。 這期間,作為長輩,一定不能斷口,不能堅強,不能悲觀,這基本上會帶來家庭的和睦。 如果公婆也能靠著自己的養老,時不時給兒媳婦一些小恩惠,效果會更好。 為此,人際交往本來就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尤其是很多煩惱都可以用錢解決,關鍵是要掌握學位。 當父母的情商足夠高時,必然會對孩子形成很好的把握。
編者按:在中國傳統體制中,不乏無私奉獻給孩子的父母,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換來的卻是吃力不討好的結果。 或者因為父母在孩子需要斷奶時沒有阻止他們; 或過多地參與子女的婚姻生活; 或者在成長過程中,孩子被賦予了過多的負能力或過載抑制。 因此,孩子長大成人後,在表現出孝順時,會特別不耐煩。
父母和孩子應該形成良好的傳承,盡量不要成為彼此的負擔。 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夠形成乙個相互支援、相對獨立的局面,對雙方來說可能是乙個更舒服的局面。 為此,作為個體,每個人都應該有省錢和照顧自己身體的意識。 如果老了還能靠自己的力量爭取太多的尊嚴,你會發現,你以後的人生並沒有那麼淒涼。
*來自網路,**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