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要用心點亮月亮,但我別無選擇,只能照在溝渠上。 想必,此時此刻,這首詩就是華為內心的寫照。 這更優雅,如果用外行的話來說,就是冷屁股上的熱臉。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華為向梅赫西迪-賓士和奧迪發出投資邀請,詢問這兩家德國汽車製造商是否願意入股他們新成立的智慧型汽車公司。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正在提議梅赫西迪-賓士購買其新智慧型汽車公司3%至5%的股份,並將就具體估值進行談判。
據兩位訊息人士透露,奧迪和華為正在考慮合作為奧迪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並計畫在2024年將這些技術應用於中國市場的汽車。
梅赫西迪的回應不冷不熱,它希望保持對軟體的控制,以保持其高階品牌定位,並且不想將軟體業務外包給最好的供應商。
儘管華為認為其智慧型技術遙遙領先,但梅赫西迪-賓士卻不為所動。
華為一直在尋找適合智慧型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從零部件模型到HI模型,再到智慧型選型模型,再到現在的平台合資模式。
事實上,車企並不願意把自己的“靈魂”交給華為。 如今,如果任何一家車企選擇華為的智慧型汽車,甚至是HI車型,都有被市場貼上“弱車企”標籤的風險。
俞敏洪在去年11月表示,華為已邀請賽力士、奇瑞、江淮汽車和北汽投資其新的智慧型汽車公司,並希望一汽也加入。
同時,俞成東再次強調了華為汽車業務的原則:“我們幫助車企造好車,幫助車企賣好車,這是我們矢志不渝的方向。 ”
在談到新公司時,俞成東表示:“我們一直認為,中國需要在汽車產業的參與下,打造乙個電動化、智慧型化的開放平台,乙個有'火車頭'的開放平台。 ”
據外媒估計,該行業的估值將在280億美元至350億美元之間。 國內訊息方面,公司估值約為2500-3000億元。
俞承東曾在此前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智慧型網聯汽車只有兩三年的機會之窗,如果不抓住,這個市場未來就和華為無關了。
現在這個新平台來了,車企都在聯合投資入股,這是華為為自己選擇的發展空間,也是為了打消車企害怕的“失魂”恐懼。
再說幾句話
華為新成立的公司目前正在與獨立車企合作,沒有合資車企和豪華品牌參與。
華為新公司的心臟是眾所周知的,那就是吸引盡可能多的車企。 可以預見,華為想要的汽車朋友圈遠不止於此。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與華為在智慧型汽車業務上合作,是否會引發嚴重的內部競爭,甚至引發“接班人爭奪戰”,目前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