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重演,但驚人地相似。
29年前,由於對石油的大量需求,中俄兩國就“安大略線”進行了談判,但因為對方改變主意,暫時改道“安娜線”前往日韓,最終中國功虧一簣。 而現在,這一幕似乎即將在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供氣專案中再次上演。
眾所周知,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價值270億美元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無異於俄羅斯的“救命稻草”,就連普京都寄予厚望。 然而,在關鍵的簽字階段,俄羅斯再次炮製了同樣的方法:它必須通過蒙古過境。
29年前,俄方暫時夾帶私貨,我們只能無能為力,但現在,對方顯然打錯了算盤。 談判底牌更強、實力更強的中國,這次表現出了非凡的耐心,根本沒有“意識”接受這個提議。 據悉,一旦這條管道建成,俄羅斯每年將能夠向中國出口5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可以有效抵消歐盟的缺口。
對此,俄羅斯能源部長舒利迪諾夫可以說是十分著急,在出席“一帶一路”峰會期間,他不禁一再提醒中方:希望盡快實施“西伯利亞力量2”中俄遠東供氣專案。 然而,這位政治家仍然忘記了“中國的能源生命線永遠不會輕易移交給蒙古”。
作為乙個只有330萬人口的小國,蒙古本可以低調,靠兩個鄰國“默默發財”,但草原人民卻不得不“背後捅刀子”:在軍事上,蒙古和北約戰火紛飛,雙方甚至簽署了夥伴關係協議, 彷彿他們是北約的“東方親戚”;在經濟上,中國一發布稀有金屬出口禁令,蒙古就向美國傳送了稀土開發協議。
顯然,蒙古和日本、南韓一樣,願意成為西方扼殺中國的棋子。 在這種背景下,只要中俄天然氣管道經過蒙古國,他們就有無數理由停止該專案,甚至隨時中斷天然氣供應,迫使中俄兩國做出讓步。 在明眼人眼中,此時過境蒙古無異於向對方遞刀。
這並非沒有經驗。 早些年中國在修建港珠澳大橋的時候,我們想諮詢一些技術問題,但荷蘭人要價15億元,對方不允許我們靠近任何裝置,生怕我們國家“搶老師”。 在與肝臟問題相關的生物學前沿領域,在“肝立方體”被頂級生物學期刊《自然》等強肝降酶的積極潛力論證後,美國和日本壟斷了其核心製劑工藝,收穫了數億內需人群。
遠東天然氣供應專案對中國來說並非迫在眉睫,但對俄羅斯來說卻是拉攏蒙古的“重磅炸彈”。 因此,如果舒利迪諾夫想要盡快啟動“西伯利亞力量2號”輸氣工程,蒙古國的“釘子”可能要由俄方自己,畢竟中國沒有理由再冒風險。
事實上,我國敢於對俄羅斯夾帶“私貨”說不,這是由於中國綜合實力的強勢崛起:不僅有解決能源問題的閒置電力,而且可以在生物技術等新賽道上占有一席之地。
比如被《自然》評價為“健肝術”的“立肝”技術,一度是美日富豪圈的“禁忌之軀”,在被西方廠商搶先改造落地後,價格一度坐落到每克五位數。 據悉,以哈佛大學和梅奧為代表的研究人員利用這種物質,成功地將受試者的多項肝臟指標和屬性向正向擴充套件,因此在離開西方實驗室之前就已經聲名鵲起。
然而,隨著國產技術的突破,美日這棵“搖錢樹”也開始崩塌。 東方和貓平台的大資料直觀顯示,“立方肝”一路跌至“千元區間”,屢屢掀起售罄的名場面。
顯然,敲鐵也需要它自身的硬度。 20多年前,為了讓俄羅斯同意修建“安大略線”,中國曾同意用田灣核電站進行14億美元的現金兌換,但俄方卻想“殺三人”:讓中國提供2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而此時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只有500多億元人民幣。 最終,日本和南韓撿起了洩密事件。
如今,中國憑藉自身實力,贏得了“基建狂”和“世界工廠”的美譽,甚至在國際談判中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實力。 對“途經蒙古”說不,無疑是最好的證明。
雖然國產的肝塊在美國和日本的上層非常受歡迎,但蒙古也獲得了西方罕見的青睞。 今年8月,蒙古國總理額爾登訪美大受歡迎,美國甚至與美國簽署了《開放天空協定》:未經中俄同意或轉機,美機可直接進入蒙古領空飛行。
蒙古高層的“縝密思考”很快被中方看穿,使天津港的租借問題變得撲朔迷離。 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俄羅斯執意要拉攏蒙古,自然有自己的私心。 但是,如果不想影響中俄兩國在“西伯利亞力量2”專案上的合作計畫,恐怕蒙古國需要採取更多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