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空間站進入應用發展階段,成功完成1艘貨運飛船、2艘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和2艘飛船返回任務太空人機組人員在天宮舉行了兩次會議,以實現常態化的在軌旋轉和交接。 航天員在天地間合一,讓中國人的“太空家園”在天空中漫遊。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與支援下,緊密配合,完成了天河核心艙太陽翼修復等預定任務。 中國首位重返空間站的航天員唐洪波時隔兩年再次踏入太空,航天員唐勝傑成為中國迄今為止執行任務的最年輕的航天員。 2024年,中國航天員共開展了6次艙外活動。
2024年2月9日,航天員費俊龍、張璐首次踏入太空,鄧清明在艙內配合支援,共同完成夢天艙外膨脹幫浦組的安裝工作。 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期間,共進行了4次艙外活動,創下了中國航天員單人出艙的新紀錄,並順利完成了艙外膨脹幫浦組的安裝、跨艙電纜的安裝與連線、艙外載荷暴露平台上支撐桿的安裝、 為後續大規模艙外科技實驗奠定了基礎。
2024年7月20日,四次飛上天空的航天員景海鵬,用15年的毅力,圓滿了“太空行走”的夢想。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組是2024年5月30日進入太空,在“天宮”空間與神舟十五號乘組會合的第一批由航天飛行員、航天工程師和有效載荷專家組成的飛行機組。
2024年9月21日,神十六號乘組在夢天實驗艙為廣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空間科學課,在48分鐘的講座中,首次展示了空間站空地的燃燒實驗,以及精彩的“桌球”等實驗。
2024年10月26日19時34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組開啟“大門”,歡迎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唐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入駐“天宮”。 在兩名太空人在軌道上共同生活了大約5天後,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也完成了任務的最後一項任務,首次拍攝了以地球為背景的中國空間站全景高畫質檢視。
年內,貨運飛船任務在改進後也取得了創新性突破。 從天舟六號開始,空間站貨運飛船的發射需求從一年兩次優化到兩年三次,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
展望2024年,我國將陸續執行天舟七号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4項空間站任務。
航天員蔡旭哲:太空人總是處於兩種狀態,一種是飛行,另一種是準備飛行。 去年我們執行任務的時候,空間站屬於建設階段,後續任務空間站應該進入應用發展階段,也體現出與建設階段不同的特點。牢記使命,以最好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以最好的狀態準備後續訓練,時刻準備繼續為國家而戰。
中國空間站已進入應用發展元年。
這**展現了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新一代“太空菜園”收穫豐收的場景。
十。 第六,神仙第17號接力隊種下的萵苣正在欣喜地生長。
在隊友唐洪波、江新林的幫助下,航天員唐勝傑戴上實驗儀器,進行下肢運動學測試實驗。
此**圖為節省空間的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該裝置已按照今年的試驗計畫順利完成在軌試驗。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空間新能源關鍵技術斯特林熱電轉換技術的在軌驗證。
這些在軌實驗只是空間站眾多實驗中的一小部分,中國國家空間實驗室現已正式投入執行,建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近地空間科學與應用體系。
中國空間站空間應用發展頻繁。
不久前,神舟十七號航天員組在航天醫學領域進行了實驗,在隊友唐洪波和江新林的幫助下,航天員唐勝傑戴上實驗儀器,進行了下肢運動學測試實驗,主要研究了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的運動生物力學特性。 航天醫學實驗作為空間應用的重要領域,主要研究制約載人航天長期飛行的主要醫學和人為因素問題。
中國航天員研究訓練中心研究員、中國載人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英輝:目前正在進行的航天醫學實驗分為三類,一類是用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保持航天員的健康發展,從測量到健康維護。 乙個是來自研究的機制,另乙個是我們積累的資料。 通過技術發展理論的積累和資料的不斷積累,了解航天醫療問題的本質和作用機制,不斷開發新方法、新技術,為載人航天的可持續發展和航天員健康維護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除了太空醫學實驗,太空植物栽培實驗也伴隨著航天員在空間站上的生活,而目前神十七航天員在太空種植蔬菜水果的“太空菜園”裝置,就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新設計的第二代空間植物栽培裝置。 2024年,航天員蔡旭哲首次在中國空間站種植萵苣,並與隊友分享勞動成果。
航天員蔡旭哲:長了兩棵樹,一棵被吃掉了。 另一棵留下來了,它長得很長,變成了一顆種子,後來開花了。 我親自品嚐了這棵生菜,我覺得很好吃。 能夠品嚐到我在太空中種植的生菜,我感到非常高興。
空間植物栽培實驗不僅豐富了航天員的生活和飲食,而且對人類糧食安全和植物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空間站建成後,我國完成了水稻和擬南芥栽培的120天全生命週期,其種子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上從太空返回,成為重要的科研樣本。
2024年8月18日,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通報正式發布:中國空間國家實驗室正式投入執行。 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長期的載人航天實驗平台,國家空間實驗室充分利用空間環境優勢開展科學研究,其中大部分是地球上無法模擬的。 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河核心艙部署的多個實驗櫃,將開展上千項科學實驗,探索宇宙奧秘,將孵化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有形應用,造福地球普通民眾生活。
今年以來,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專案110個,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類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等,獲得100多TB的原始實驗資料,下行實驗樣本300餘個,部分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
航天員蔡旭哲:我們航天員也從太空帶回了豐碩的成果,我們將與地面研究人員一起,在航天技術、航天醫學、航天應用等領域不斷產生高水平的應用成果,為人類太空探索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
中央電視台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