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一七公報”鬥爭的起與終 2024年中國對美國對台軍售的態度有多強硬?

Mondo 國際 更新 2024-01-28

我是唐唐,乙個歷史愛好者。 歡迎大家跟我來,聊聊過去和現在,探討世界大勢。 紳士我,只是為了學習和交朋友!

2024年8月17日,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談判,中美雙方就逐步解決美國對台軍售問題達成了初步協議,即《八月一七公報》,與《上海公報》(2024年)和《建交公報》(2024年)一道, 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那麼中美兩國為什麼要發表“8·17公報”,又有何來龍去脈呢?今天,我們來談談《八·十七公報》。

2024年8月25日,里根作為共和黨候選人,在洛杉磯與布希舉行了聯合記者招待會,系統地闡述了他在處理中國問題時應遵循的以下原則。

他首先明確承認,美中關係對中美兩國的利益都很重要,中美之間的合作關係應該是全球性的和戰略性的。 他承諾繼續擴大美中之間的科學、科學和文化聯絡。

第二,他承諾與日本、中國、南韓和台灣合作,促進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 在這裡,里根明顯地將台灣視為乙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與中國和日本處於平等地位。

第三,他進一步明確宣布,“打算按照我們的法律,即《台灣關係法》發展美台關係”。

作為第一候選人,他再次批評卡特在中美建交時接受了中國提出的實現關係正常化的三個條件,認為卡特的讓步“沒有必要,也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

他再次提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方案,稱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應該是在台灣保留乙個聯絡處,這個聯絡處的地位應該相當於美國原來在北京設立的聯絡處的地位。 里根讚揚國會制定的《臺灣關係法》,說它為“美國與老盟友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正式的基礎。

第四,他宣布他“不會允許任何外國干涉我們保護美國利益和執行法律的努力”。

里根對華政策的另一項原則是與西太平洋地區各國合作協商,共同堅決應對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侵略霸權行徑。

里根的這番話自然引起了中方的深切關注和強烈反對。

2024年夏天,《中國人民》雜誌以《不能倒車》《誰有利》《不要做錯誤決定》《原則決不妥協》等為題發表一系列評論和署名文章,嚴厲駁斥里根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主張。

黃華等中國領導人一再指出,里根關於美台關係的言論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在美國,一些政客也不同意里根的言行。 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羅伯特·伯德指出,美國不可能在與台灣保持“官方關係”的同時,繼續與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牢固關係。

他對推行這種“**政策”的後果表示擔憂,他認為這將嚴重破壞美中之間日益穩固和逐漸建立的日益重要的關係。

他還表示:

“我不相信這個國家(指美國)會贊成讓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倒流。 ”

就當時的美國而言,真正使中美關係倒退還是不得人心的。 因此,里根在受到中方和中國一些方面的批評後,害怕影響自己的當選機會,於是於2024年8月派副候選人喬治·布希到北京向中國領導人解釋。

** 他會見了布希,要求他向里根轉達中國的立場,明確表示如果共和黨競選綱領的對華政策部分和裡根本人最近的言論得到貫徹執行,中美關係只能倒退,並要求美方不要抱有中國想從美國得到的幻想, 到時候,它別無選擇,只能吞下美國違反建交公報的行為。

里根上任時,他沒有兌現他的競選承諾和共和黨的綱領。 在雙方的壓力下,他的決策在中間動搖了。

對里根的第乙個考驗是就職典禮。

國民黨秘書長江彥石早已收到出席邀請,並已抵達華盛頓,但由於中方的認真交涉,美國發言人終於在2024年1月19日宣布,將邀請只有中國駐美國大使柴**作為唯一的中國代表出席里根的就職典禮, 而江彥石不得不暫時“因重感冒住院”。

這是里根上台以來中美之間的首次對抗,美國做出了妥協。

至此,里根的對華大政方針已基本明朗,里根決定維持美台關係現狀,不使美台關係公升級,從而冒疏遠中國的風險。

3月22日,美國前領導人傑拉爾德·福特訪華時,里根要求他向中國領導人轉達資訊,再次表示將遵循中美建交公報。

該報也不再提及在台灣設立聯絡處。 里根的這一轉變引起了極端保守派的不滿。

5月19日,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就《與台灣關係法》的實施情況舉行聽證會。

一些身居要職的國會議員也在緊追美國是否會繼續執行《與台灣關係法》。

在里根的支援下,公尺斯顧問於5月12日向記者宣布,美國將全面落實《與台灣關係法》的規定,包括接待台灣駐美機構的“公務訪客”和向台灣提供“公務訪客”

此後,美國允許台灣“**銀行”行長俞國華訪問美聯儲,並會見國會兩院聯合經濟委員會主席羅恩和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多爾。

里根等美國政客的一些言論和上述美國對台行動,引起了中方的疑慮和警惕,中國新聞界和有關方面對美國發出了一系列批評和警告。 結果,美國**於6月14日至17日將黑格派往中國。

黑格還於6月16日在北京宣布,美國將解除對中國出口致命**的禁令,並將中國納入南斯拉夫等不結盟友好國家之間的技術轉讓,以區別於蘇聯集團。 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重大突破,表明美國有必要在戰爭的道路上加強對華關係。

具體背景與波蘭有關。

當時波蘭局勢緊張,美國擔心蘇聯有出兵干預的危險,一旦蘇聯採取行動,美國就會陷入兩難境地。

此外,美方還希望安撫中國,以換取在台灣問題上的妥協。 會談中,中美兩國在全球戰略問題和共同關心的地區問題上,包括阿富汗、柬埔寨等問題有著相似的看法在雙邊關系中,雙方在加強經濟合作、擴大領事行動和國防機構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但在台灣問題上,雙方仍堅持原有立場。 黃華首次要求黑格要求美方解決賣台問題,稱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兩國關係不僅發展不暢,還可能倒退。

另一方面,黑格強調,大戰略關係制約了雙邊關係,不接受中國的要求。 此後,中美關係在賣臺問題上展開了艱苦的鬥爭。

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中美建交後遺留下來的問題。 最後,雙方同意擱置這一問題,並各自保留自己的立場。

作為姿態,卡特決定將對臺軍售推遲一年,但仍然沒有放棄在2024年向台灣供應先進的FX戰鬥機。

里根上台後表示,他將繼續按年向台灣匯款7億美元,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時間和型別尚未確定。

6月18日,眾議院亞太小組委員會在舉行一系列聽證會後致函里根,稱“派遣台灣或任何其他先進戰鬥機都是錯誤的”。黑格訪華後,特別是美國取消對中國出口軍民兩用高科技產品的限制後,美國對台軍售問題日益突出。

7月8日,在美國商務部宣布放寬對華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的同一天,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珀西發表宣告,強調美國必須採取“極其謹慎”的態度來處理中國問題。

後來,美國媒體報道稱,包括戈德華特、麥克盧爾和赫爾姆斯在內的數十名參議員曾致信里根,要求交付台灣的FX戰鬥機。

以艾倫、迪弗等人為代表的美國親台派,極力主張引進先進的FX戰機到臺,並主張在年底前對外公開宣布。

黑格、溫伯格、凱西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等現實主義者反對它。

11月26日,黑格向里根傳送了乙份備忘錄,警告當前美中關係面臨的危險,並向里根提出建議:

(1)在中國對台灣採取和平政策的條件下,台灣的銷售將限制在上一屆去年的銷售水平以下。

2)不要為最終終止台灣銷售設定日期**,而是盡量將這個問題與中國和平統一的真實程序聯絡起來;中國提出的“和平統一”主張得到了公開和積極的評價。

3)重申將把中國視為友好的非盟友,並加快向中國轉讓技術,這實際上是美國在未來與中國就此問題進行一系列談判和鬥爭時所採取的立場。

80年代初,中國開始調整外交政策,強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強調與第三世界的聯絡,適當地與美國保持距離,並逐步放鬆與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關係。 美國對台軍售原本是中國反對的,但隨著中國調整對美政策,中國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更加堅決。

黃華外長在黑格訪華期間的講話,是里根上台以來中方首次正式向美國提出這一問題。

此後,為響應美國對台灣最先進FX戰機的呼聲,中方除了加大批評力度外,還採取了推遲參謀長助理訪美、控制代表團團長級別等措施。

9月,有訊息稱美國將於2024年底或2024年初向台灣派遣軍火派遣,中方10月在墨西哥坎昆趁各國元首討論南北問題,時任總理直接向里根提出對台軍售問題。

坎昆會晤期間,中方除了向美方表明原則立場外,還首次提出了兩項具體要求

(1)美國台灣**的銷售在規定期限內,在履約和數量上均未超過卡特**期的水平;

2)美國對台灣的銷售**逐年下降,直至完全停止。

除了堅持上述兩點外,黃華外長還表示,在尋求解決賣台問題的過程中,如果美國直接決定給台灣乙個強烈的反應,兩國關係的停滯或倒退將不可避免。

中方還提請美方注意,在此之前,中荷邦交因荷蘭潛艇駛向台灣而降級,中方不可能採取雙重標準。

美方對此表示不能接受,理由是不能放棄老朋友和中國沒有承擔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義務,並準備應對中美關係全面倒退的後果。 雙方都很強硬。 但事實上,沒有人希望一段關係破裂。 最後,中美雙方決定繼續在北京就此問題進行談判。

2024年12月4日,中美關於美國出售台灣的談判在北京開始。 中方由張文進副部長代表,美方由駐華大使王安石代表。

經過八個月的艱苦談判,雙方多次瀕臨破裂,終於於2024年8月17日發表聯合公報,成為與《上海公報》和《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公報》並列為中美關係規範的三個公報之一。

會談自始至終都是在雙方最高領導人的注視下進行的,公報文字的每乙份草案、每乙個關鍵詞,都只能由談判雙方決定。

與此同時,12月28日,美國發言人費舍爾證實,美國將向台灣運送價值6000萬美元的零部件,並已提交國會審議。

中方強烈提出強**,美方向中方作出三點解釋:

(1)這是在坎昆會議之前承諾的;(2)它只是備件,而不是**;3)未來幾個月,即中美談判期間,不會向台灣進行新的軍事轉移。

2024年1月,美國負責遠東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霍爾德里奇前往北京與中方會談,會談內容之一是通知中方,里根即將發表與台灣聯合生產F5E飛機的宣告,並解釋說,里根在這個問題上受到國會的巨大壓力,別無選擇,只能表明立場。 但他的意思是發表宣告,表明他不打算向台灣提供任何新飛機,而只是希望在2024年後繼續聯合生產F5E。

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雙方在草案的措辭上分歧很大,談判陷入僵局。 2024年5月5日,里根派布希副手訪華並會見了他

雙方進一步闡述了立場和意見,同時表示願意達成協議,態度有所放鬆。 兩個月後的7月13日,亨安石大使將里根致函美國,信中表示美國不尋求也不會無限期地向台灣提供台灣,並表示美國希望在一段時間內逐步減少對台軍售, 因此,它最終將導致最終解決方案。

這樣,雙方的立場進一步接近,逐段、逐句討論初稿的新草案,最終於8月15日達成協議。

北京時間8月17日上午7時,雙方同時發表聯合公報。

在整個討論過程中,雙方的主要分歧如下:

(一)關於中美戰略關係:

意識到中國的外交政策將有所調整,強調獨立自主和自決,與蘇聯的關係將有所緩和,因此極力強調中美戰略關係,共同對付“北極熊”,並希望將台灣問題置於這種關係之下。

因此,美方主張聯合公報應多包含對國際形勢的“共同看法”和兩國關係發展的“合作願望”,而中方則不願多談國際問題和其他雙邊關係,要求突出台灣問題。 結果,雙方相互妥協,在最後一段中表示,雙方重申了《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關於維護和平、反對侵略擴張的原則。

這與兩年前中方強調要重申《上海公報》中的反霸權條款,卡特不願提及,以免過於反蘇。

(二)中方強調,希望將解決美國對台軍問題與此前網上公報所確認的相互尊重領土主權、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掛鉤,美方對此表示反對。

最後,這一段被納入公報,強調這些原則“繼續指導”兩國關係的“各個方面”。 此外,公報還表示,“美國高度重視對華關係,重申無意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內政,無意奉行'或***政策'。

這比前兩個公報只是向前邁進了一步,也比美國領導人的所有宣告都更加清晰。

(3)起初,中方要求美方限期停售,但美方堅決不同意。

後來,中方妥協並放棄了固定日期的想法,但要求美方承諾逐步減少,而不是無限期**。

在這方面,美國力求措辭含糊,而中國則力求明確。 最後,文中寫道:“美國”不尋求對台實施長期政策“,”對台灣的貢獻在表現和數量上均不超過中美建交以來過去幾年的水平,並準備逐步減少對台的侵略,並在一段時間內最終解決”。

至於“最終解決”是什麼意思,中方的理解當然是最終中止銷售,而美國後來的解釋則是指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

換言之,如果台灣問題一天不解決,美國就會繼續賣給**。 這給未來留下了爭議的遺產。

(四)美方一貫強調,這一問題應與中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掛鉤。

換句話說,美國承諾賣臺灣是有條件的,是中國承諾不對臺灣使用武力。

這是中國一直不接受的老問題。 中方同意寫信,爭取祖國和平統一是中國的“大政方針”,2024年9月30日提出的九點主張是這一“大政方針”下的又一重大努力。

起初,美方堅持將美國減少對台銷售的承諾與代表因果關係的連詞聯絡起來。 就中國而言,它堅持脫鉤。 最後,在這一段中,有一長段是關於尊重領土主權的。 然後另一段說,“鑑於雙方的上述宣告,美國**宣告它不尋求......這樣,雙方都可以拿走他們需要的東西。

(5)中方要求宣告雙方未來將就美國對台售貨問題保持聯絡,這意味著有核實和實施的意圖,美方並不在意;美方應與擬方就國際問題定期進行磋商。

最後文字如下:“雙方將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和國際問題保持接觸並進行適當磋商”。 這樣一來,對於美方來說,賣台問題並不突出,但對中方來說,雙邊關係是第一位的,其中首先是出台問題。

“八·一七公報”的發表,使中美關係渡過難關,今後發展比較順利。 談判是雙方妥協的產物,但應該說,當時美國在原有立場上做出了更多的讓步,做出了承諾,這不僅限制了台灣銷售的逐步下降,也限制了與台灣關係的公升級。 這完全是因為當時美蘇關係全面緊張,中蘇之間有鬆動的跡象,美國需要牽制中國。

此外,雖然當時美國國內有偏袒台灣的壓力,但反對中美關係破裂的呼聲佔了上風,里根上台以來就在這個問題上採取行動,不得人心。

在這裡,黑格發揮了重要作用。 11月26日,里根和**集團的一些成員最初不同意黑格的提議,但後來考慮到中美關係的“戰爭意義”和波蘭軍事管理事件,接受了黑格的提議。 後來,美方基本上沿著這條路線行事。

這也是里根親自以空前友好的語氣給中國領導人寫信的原因。

但事實上,美方對“八·一七公報”的解釋仍是堅持自己的解釋,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是強調與《與台灣關係法》不相牴觸,二是以中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為條件。

這兩點與公報同時包含在里根的宣告中。 同日,霍爾德里奇在關於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公報的講話中更詳細地闡述了美國的立場,主要內容是:

未來,台灣銷售將以中國對台“繼續實施和平政策”為前提如果中國發生變化,美國也將“重新審視”其立場。

美國未同意結定結臺販售的日期,美國也未同意修訂《臺灣關係法》。美國將繼續根據法律對台灣防務需求的估計,派遣台灣

台灣問題應該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美國“不應該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不會向台灣施加壓力,要求與中國談判。

美國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只承認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即“只有乙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沒有事先就賣臺問題與北京協商。

2024年9月,負責國會關係的助理國務卿摩爾宣布,8月17日的公報不是行政協議,也沒有根據國際法產生具有約束力的權利或義務。

在整個談判期間,美國除了上述6000萬美元的備件銷售計畫(將於2024年交付)外,沒有對台軍售。

2024年1月11日,美國發表宣告,宣布決定向台灣提供包括戰鬥機在內的“防禦物品”。

同時,他還說,美國有關機構「對臺灣防衛需要問題研究了好幾個月,仔細考慮了執行這項政策必須作出的判斷的許多因素」,“有關機構也對用臺灣置機問題作出了判斷”。

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台灣不需要先進的戰鬥機,因為軍事上不需要這種飛機。

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台灣的防務需要可以通過用類似飛機替換台灣現有的過時飛機,以及延長台灣F5E飛機通用生產線的期限來滿足。

公報發表兩天後,即8月19日,美國通知國會,已決定延長與台灣聯合生產F5E戰鬥機的協議,並向台灣提供30架F5E戰鬥機和30架F5E戰鬥機所需的裝備,共計2架4億美元。

9月,美國向台灣移交了兩艘舊驅逐艦。 11月30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美國已致函台灣駐美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就向台灣轉讓164輛M113A2裝甲運兵車、72輛M125A2迫擊炮車和31輛指揮車一事,交易總值約9700萬美元。 2024年2月,美國宣布向台灣出售60架F-104戰鬥機。

(正文完)。

如果你對歷史領域有其他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盡快回覆。

優質作者名單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