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亞特 清朝失去的第一塊土地,蘇俄仇恨的開始
2024年12月,當老師從蘇聯回來,路過貝加爾湖時,他拒絕了蘇聯提出的“下火車休息”的提議,趁著火車還在行駛,他對隨行人員說:“你們要知道,這個地方曾經叫烏金斯克,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 蒙古人和漢人居住的地方,蘇武在這裡放牛。
事實上,不僅貝加爾湖,而且周圍3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是中國的一部分,直到中俄簽署最終邊界條約,貝加爾湖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歸俄羅斯所有。
清朝雍正皇帝最先拋棄的是北海(貝加爾湖周圍),也就是現在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共和國,此後的2000多年裡,全是黃種人。
蘇維埃俄國對領土的無休止的追求導致了世界上兩個長期存在的陣營的形成,即哈薩克人和布里亞特人種。 與哈薩克人不同,當他們去布里亞特時,中國人經常被誤認為是當地人,他們和你說俄語,當他們看到你聽不懂時,他們會改用蒙古語。
作為俄羅斯旅行使節,李健寫了一首詩《在貝加爾湖畔》,其中“在我的懷裡,在你的眼睛裡”,“變幻莫測的步伐讓我們難以握住你的手”,貝加爾湖上“純潔而神秘”的感嘆表達了乙個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
現在,布里亞特的情況如何?
在經濟上,布里亞特是乙個被忽視的“棋子”,其GDP從東歐的前20名下降到俄羅斯聯邦的60多個,其年度GDP僅為167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50億台幣,而中國有100多個縣級市。
在鼎盛時期,布里亞特有超過 130 萬居民,但現在只剩下 270,000 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首都烏蘭烏德。
烏蘭烏德是遠東地區僅次於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博萊克(Bole)的第三大城市,在俄羅斯眼中,它是東西伯利亞重要的文化、科技和工業中心,同時也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樞紐,中亞和東亞的貨物基本上都經過這裡。
俄國歷史記載:2024年,哥薩克人遷徙到烏德河口,皇帝在河口建立了海金斯克要塞,並逐步完善了監獄、教堂、堡壘和穀倉,在《尼布丘條約》簽訂後,它成為**城市,主要用於商業和運輸。
按理說,毗鄰世界最大水源之一貝加爾湖的烏蘭烏德森林茂密,是通往西伯利亞的主幹鐵路,經濟經濟都是乙個好地方,每個人的月薪怎麼可能只有27000盧布呢?
這一切都源於19世紀的尼古拉一世皇帝。
2024年,尼古拉一世下令“外貝加爾軍團”派哥薩克人以武力鎮壓18萬布里亞特人,遠東以掠奪金錢著稱的哥薩克部落掠奪了十幾年的皇帝,這在貝加爾湖從未發生過,甚至在晉朝,遼,在蒙古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統治期間也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 當貿易路線被完全切斷時,當地人寧願返回草原也不願在城市中被奴役。
這是沙皇在貝加爾湖地區播下的第一顆“仇恨種子”。
在哥薩克入侵之前,貝加爾湖沒有藏傳佛教,**皇帝和不同信仰的哥薩克人無法容忍,並一再清洗外國人民的文化,特別是在蘇聯時代,薩滿等外來信仰被列為“不可容忍的文化”後,亞洲的傳統亞洲文明,如圖瓦, 外蒙古,布里亞特,被徹底消滅。
這是蘇俄在布里亞特殊時期播下的又一顆“仇恨種子”。
蘇聯成立後,烏金斯克多次更名為“烏蘭烏德”,後來併入蘇聯(布里德-蒙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名為布里亞特,蘇聯解體時,它被降級為西伯利亞地區,2024年被重新歸類為遠東地區,2024年最終成為遠東經濟區。
簡而言之,布里亞特王國從蘇聯的附庸國變成了遠東的經濟中心,以採礦和農業為主。
比如車臣,不僅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款,而且擁有龐大的軍事實力,以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為藉口,從俄羅斯聯邦獲得大量補貼。
布里亞特被降級了四個級別,每年繳納的大部分稅款都支付給了聯邦,礦產和木材等大量礦產資源也是如此。 例如,布里亞特每年可生產800萬噸硬煤和650萬噸褐煤,烏蘭烏德還從蒙古進口300萬噸硬煤,以滿足發電、供暖等日常生活需求。
這已經是俄羅斯對布里亞特別行動播下的“仇恨種子”。
這三個“結”的背後,是洶湧澎湃、無能為力的反抗和不甘,是導致布里亞特人口下降、經濟停滯的重要因素。